第08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监督故事

以监督助力“花海生金”

晨曦微露,晶莹的露珠缀在花瓣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师宗县的万亩万寿菊田泛起金色波澜。穿梭在花丛间,指尖抚过沉甸甸的花朵,花农张良孝的眼角满盛笑意:“今年我家栽了13亩,亩产3吨左右,一亩能有3000多元收入呢。”

这片从山脚铺向天际的“金色海洋”,如今是师宗县颇为耀眼的产业名片。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全县已发展到6万余亩,建成25个收购点,年产量突破120万吨,产值跃升至1.5亿余元,“一朵小花”已然发展成了大产业。

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种植技术指导不到位、鲜花收购价格不稳定、项目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像一块块绊脚石,不仅挫伤了花农的积极性,更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监督的发力点。”师宗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建立“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整合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收购站点,将监督触角延伸到万寿菊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在种植环节,专项监督检查组紧盯农业技术部门的服务质效,严查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懒政行为。当了解到花农不懂技术、怕种坏问题后,督促农技人员“沉下去”,开展“一对一”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施肥、病虫害防治,让科学种植的法子真正走进花农心里。

鲜花收购是花农最揪心的环节,也是监督的重中之重。专项监督检查组紧盯收购价格、质量标准、结算方式这三个关键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职,与企业一起把收购合同的条款落到实处——价格要明明白白公示、标准要清清楚楚统一、钱款要及时足额到账。不仅如此,各收购站点还挂上了监督举报电话,花农有任何不满都能“一键直达”。对于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旦发现就严肃查处,让花农卖得放心、赚得踏实。

“一朵朵金灿灿的万寿菊,不仅扮靓了乡村田野,更成了群众手中的‘致富花’,必须用心浇灌好、守护好。”师宗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万寿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致富花”开得更艳。本报通讯员 朱思蓉

本版统筹 杨富东

  • 图片新闻

  • 报头

  • 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 守护元谋人文化根脉

  • “巡察夜访”架起干群“连心桥”

  • 为担当者撑腰 向诬告者“亮剑”

  • 拧紧防汛减灾责任阀

  • 保障各项工作廉洁高效推进

  • 以监督助力“花海生金”

  • 畅通快递进村农货出山双向渠道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