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党 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实践

“我村我治理” 力促基层善治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围绕基层治理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通过讲清法律政策、讲清调解措施、讲清矛盾后果的“三讲清”工作法,全面落实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的“三早”要求,打造“我村我治理”党建品牌,创新构建“哨箭桥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威远镇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前哨作用,整合网格员、党员中心户、信息员等力量,通过日常走访、定点排查、信息直报等方式,紧盯邻里、土地、家庭、债务等纠纷易发领域,确保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吹哨”预警,做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威远镇各村(社区)党组织充分激活“五老”、法律明白人等力量,用“乡音”传法理,以“乡情”化心结,直面矛盾核心,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早介入。芒冒村两家族因丧葬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威远镇平安法治办及时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傣语讲清《殡葬管理条例》,通过明晰权利义务边界、明确解决路径选项、引导当事人理性权衡的举措,切实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威远镇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及行业部门力量,搭建“一站式”联合调解平台,构建多元共治“连心桥”,推动矛盾纠纷早化解。该镇同步创新“掌上调解”模式,运用互联网平台突破时空限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威远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下,在外省务工的香盐村一位村民通过视频连线,与邻居在线确认承包地界线。调解员化身“桥墩”听民意、讲公正、解诉求,力促矛盾纠纷当场调解、就地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为提升调解员队伍专业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威远镇做实“掘井”深研矛盾纠纷产生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健全领导包案攻坚机制、完善追踪回访机制、强化分析研判机制,通过对复杂疑难矛盾上墙督办,从个案中梳理共性问题,堵塞漏洞,持续巩固化解成果,实现化解一件、治理一片。

发挥“我村我治理”党建品牌作用,“哨箭桥井”四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三讲清”明法理、稳预期,“三早”要求落地见效。威远镇将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织密和谐稳定网,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陶欣惠 佘芊颖

  • 蹚出强村富民路

  • 山间花香幸福来

  • 党员示范探新路 跨省织就致富网

  • 报头

  • “我村我治理” 力促基层善治

  • 党建联建跨区域 文旅融合齐发展

  • “红色引擎”筑堡垒 金融活水润乡土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