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 赵崔莉
在祖国西南的云岭高原,横断山脉的褶皱里藏着一部流动的商业史诗。这里,雪山与江河共舞,多民族文化交织共生,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孕育出中国商业史上独具风骨的滇商群体。从历史驼铃中走来,向时代浪潮中奔去。2021年7月,云南首届滇商大会在昆明顺利圆满召开,以“开放包容、富滇济世”为核心价值观的滇商内涵不断传承、弘扬。这一精神深深植根于云南千百年独特的历史文化沃土,无数滇商在漫长岁月里以担当践行使命,历经世代拼搏与无私奉献,这份精神特质不断凝聚、淬炼、升华,成为流淌在滇商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开放包容
滇商穿越山海的精神底色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高山深谷纵横交错,江河奔腾其间。在古代,交通状况极为闭塞。商队若要将云南的茶叶、铜矿、药材等特产运往中原或边疆地区,途中不仅要面临野兽袭击的威胁,还要经受极端天气的考验。这般艰难险阻并未束缚住滇商的脚步,反而锤炼出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坚韧精神。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等,共同交织成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场域。与此同时,云南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中南半岛和南亚国家的文化也有长久的交流和交融。这种“边疆性”与“开放性”的双重属性,让滇商天然具备开放包容的特质。他们既能与中原商人恪守相同的商业伦理,又能尊重少数民族的交易习惯,在跨文化贸易中灵活应变。自元明清以来,云南受中原文化影响更加深远,儒家思想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边疆儒商”传统。滇商在经营过程中,不局限于本土的商业思维,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商业智慧。这种文化上的包容性,使滇商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开展商业活动,促进了历史上云南商业的繁荣。
新时代,开放包容的滇商在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云南,如今正持续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而滇商则凭借其深厚的开放包容传统,积极投身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大潮中,书写着辉煌篇章。他们不仅与国内各地区保持着紧密的商贸联系,更将视野拓展至周边国家乃至全球市场,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都留下了他们活跃的身影和坚实的足迹。
滇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用合作的力量共筑未来,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的远见与担当。随着云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滇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接纳新技术、新观念,将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商业实践,不断拓展商业渠道,提升经营效率。在2025全球滇商发展峰会暨滇商总会成立两周年庆典上,“时代滇商·2025最具商业创新模式”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聚焦互联网驱动的商业模式革新、技术赋能的产业升级、服务创新的价值重构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四大创新领域,最终30家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优秀案例不仅展示了滇商在创新道路上的积极探索,更彰显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变革、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信念。
富滇济世
滇商扎根家国的使命担当
云南商业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五尺道”,但真正走向繁荣是唐宋的“茶马互市”与明清的“滇铜京运”时期。在官方主导的贸易体系中,云南商人作为中间环节,承担的贸易活动不仅涉及巨额财富,更关乎国家的边疆稳定。例如,清代“滇铜京运”每年需运输数百万斤铜料。滇商通过“官督商办”模式,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确保了铜矿的稳定供应。他们坚守重信守义、以诚待人的商业伦理。例如,马帮首领(“马锅头”)将信誉视为生命,即便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也绝不私吞货物。这种“一诺千金”的品格,成为马帮精神的重要标识。再如,清代“同庆丰”商号创始人王炽,一生以利聚财,以义用财,积极推动云南的实业与教育发展。他先后开发了东川铜矿、个旧锡矿,在昆明设立了公益性的“兴文当”,资助贫困学子。他还在灾年开仓放粮、修桥铺路,将商业成功转化为社会福祉,成为滇商“义利并举”的典范。像王炽这样的滇商并非个例,许多滇商在致富后积极投资地方教育,创办新式学堂,不仅承担社会责任,也推动地方发展。这种将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的滇商特质,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长远的发展眼光,也使得“边疆儒商”的传统在云南大地上得以传承与彰显。
近代以来,云南的边疆地位因国家危亡而愈发凸显。抗战时期,云南成为大后方战略要地,滇商在物资运输、工业建设、教育支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滇缅公路上,数万云南商人与民工用血肉之躯抢修出“抗战生命线”,为抗战物资的运输提供有力保障。这种家国同构、勇于担当的精神,使滇商将商业行为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成为近代中国商帮中极具家国情怀的群体。他们以商业实力支持国家抗战,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充分体现“富滇济世”的高尚情怀。
《百年滇商》系列丛书总序中写道,云南商人最是心系家乡的公益事业,最是关心国家的命运。广大滇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家国同频共振、共同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滇商积极响应号召,利用自身的商业资源和经验,投身家乡建设,带动云南特色产业发展。许多滇商企业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2021年,云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发出倡议,号召滇商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广大滇商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为农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2025年,滇商总会成立两周年庆典大会上,来自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滇商代表跨越山海,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在外积累的宝贵经验回到家乡,共叙乡情,共同探讨云南的发展机遇和合作方向。
总之,滇商在云南的历史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他们是厚重的创业史诗的书写者,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商业领域不断探索前行,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他们是闪亮的云南名片,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信赖,将云南的商业文化和特色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他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古代的马帮驼铃,到近代的滇缅公路,再到如今的中老铁路与数字商路,滇商的“商路”在变,但“开放包容、富滇济世”的精神始终赓续传承。
[作者1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生,作者2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4VSZ1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