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之能
前段时间,因对云南商业史的好奇,笔者翻开云南财经大学教授赵越先生编著的《滇商》,本以为是寻常阅读,却意外踏入一段满是传奇与感动的旅程。《滇商》一书让我知晓,在云南历史长河中,从秦汉时马帮踏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开启贸易,到近现代滇商于复杂局势下艰难转型、持续奋进,这一群体恰似璀璨星辰,闪耀独特光芒。书中所载的蒋宗汉,便是这群星辰中极耀眼的一颗,其故事既是滇商的生动写照,亦是家国情怀的鲜活注脚。
出身鹤庆贫寒农家的蒋宗汉,年少时便在茶马古道的马帮铃声中深谙生存法则。清末战乱之际,他毅然从戎,并屡立战功,凭“刀光映月照边关”的勇武,从普通士卒晋升为一品提督。这份于危局中逆势而上的坚韧,正是滇商“百折不挠”精神的生动注脚——恰似马帮穿越怒江峡谷,唯有踏艰险为石阶,方能抵达商路通途。
光绪二年(1876年),当同僚沉湎军功荣耀时,蒋宗汉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察觉《烟台条约》后西南门户开放的商机,毅然投身商海,与腾越商人明树功、董益三合创“福春恒”商号。这种“脱下战袍换商旗”的决断,绝非简单职业切换,而是滇商“务实创新”精神的典型表达。
蒋宗汉的商业版图,堪称19世纪西南亚国际贸易的“活体模型”。他凭借超前的国际化视野与卓越的跨境经营能力,成功打造跨国贸易体系:以大理下关为中枢,将商号的分号布至香港、仰光、曼德勒,在滇西、四川、山东等地设30多处购销机构,更于香港、上海开展国际汇兑业务,40多个商号、工厂形成“滇缅为基、辐射东南亚”的商业网络。这种“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印连孟印”的跨国贸易体系,与共建“一带一路”西南通道战略形成奇妙呼应——百年前马帮驼队虽无现代物流,却已凭开放胸襟构建起早期跨国供应链。
更具时代特色的是蒋宗汉“利不独吞”的经营哲学。当日商凭技术与资本低价倾销垄断东南亚丝绸市场时,他以“国货当自强”的信念,改良工艺、严控质量,推出“狮球牌”细丝与“桃牌面粉”,让“云南制造”站稳国际市场。在蒋宗汉的商业版图中,山东博山“解丝”工厂堪称时代缩影。晚清工业薄弱、外资挤压,他将生产基地延伸至千里之外,结合博山原料优势与云南技术,使“解丝”经上海远销伊朗等国。这一创举既是跨国产业链的早期探索,更彰显“利不独吞”的内涵。这种商业智慧,恰似茶马古道马帮“以商载道”的传承,在商业中肩负文化传播与民族复兴的双重使命。
蒋宗汉的商业实践中,藏着滇商特质的三重密码:军政商三界游刃有余,诠释“以和为贵”的生存智慧;跨国贸易坚守“秤平斗满”,固化“诚信本分”的商业伦理;热心桑梓,将商号利润投入家乡水利、桥梁建设,彰显“达则兼济”的社会责任。这些精神特质,恰似茶马古道的青石板经岁月打磨愈发光亮,成为当代企业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精神路标。
回首历史,滇商辉煌令人赞叹;展望当下,滇商内涵依旧熠熠生辉。如今滇商在数字化贸易时代持续传承,更显蒋宗汉这位红顶商人的传奇意义——它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走向世界的精神寓言,其蕴含的“以和为贵、守信重诺、务实创新”的商业伦理与“利不独吞”的经营理念,恰似穿越时空的指南针,为当代企业家指明破局之道。
《滇商》这部著作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滇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相信在其激励下,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家创辉煌业绩,续写中国商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大财经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