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行 看振兴

会泽:盐水河畔石榴红

批发石榴。 本报通讯员 尹永权 摄

金秋时节,会泽县娜姑镇盐水村5.5万亩石榴迎来了丰收。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饱满硕大的石榴挂满枝头。娜姑盐水健松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数十名工人忙着选果、包装。

“盐水村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盐水石榴色好、果大、籽软、味甜、皮薄的优良品质。我在这里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种植石榴,今年的产量还不错,预计可采收1200吨左右,主要出口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还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每公斤4元左右,预计产值超过5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徐兴奎介绍,“合作社创新管理模式,将每棵石榴树以每年23元的价格承包给农户托管,每年大概发放工人工资120万元。”

在盐水村贺家沟六组,农户贺启锐家的小院里堆满了刚采摘的鲜石榴。“尽管今年受到早春寒流影响,石榴成熟期稍晚,但品质却更佳。”贺启锐说,“老客户十分青睐我们村的石榴,销路不愁,今年保底可以挣15万元。”

傍晚时分,盐水河畔的石榴产业大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小货车、三轮车排列成行,路边的圆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寄送点忙着出单、包装。贺启锐一家也加入了发货的队列,把包装好的石榴装车后仔细核对订单。货车发动时,贺启锐还不忘叮嘱快递点的工作人员:“师傅明天记得早点来,我们家还有400多件石榴要发出去呢。”

“盐水村的石榴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9700亩,90%以上的农户都种石榴。石榴产业在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也让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盐水村党总支书记王安坤介绍,近年来,会泽盐水软籽石榴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云南省名优水果等荣誉,2023年盐水村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随着“盐水石榴”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种植的规模也逐步扩大,更多群众从石榴产业中获益。

今年,盐水石榴产量预计达7.5万吨,在娜姑镇直接从事石榴产业的人数达1.9万人,间接辐射1万人增收。随着会泽至巧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盐水石榴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建成投用,一批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农业庄园规划成形,盐水石榴已经串联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本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尹永权

  • 富宁:坡芽歌书进校园

  • 活态传承 精彩无限

  • 会泽:盐水河畔石榴红

  • 报头

  • 立体安防守底线 旅游服务更便捷

  • 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南部赛区开赛

  • 云南讲好“五个故事”美术书法作品展举办

  • 盐津成功应对一起泥石流灾害

  • 科技助力 文创上新

  • 云县加快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 德钦梅里雪山弦子文化艺术展演启幕

  • 怒江在昆推介咖啡草果文化

  • 玉溪高鲁山越野赛举行

  • 养老社区泰康之家·滇园开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