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文博会上,数字文创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科技感与云南特色文化交融互嵌,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的创意火花。
“敦煌文创”带来VR和XR沉浸式交互体验。在大约7分钟内,体验者可以戴上VR眼镜,置身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通过击鼓奏乐、照明探索等交互环节,深度探究壁画艺术的细节,身临其境感受艺术瑰宝的魅力。“敦煌文创”工作人员介绍,莫高窟第285窟具有明确的开凿纪年,洞窟内的壁画集佛教、道教、古印度等文化于一体,能让体验者切身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此外,类似VR沉浸式体验也可居家进行,只需将VR设备接入电脑即可。
在“洲明科技”展台,1块XR屏幕、1台反显电视、2台电脑及灯光,便组合成了XR虚拟拍摄影棚。该影棚无需搭建场景、可以边拍摄边剪辑,能有效节省人力与拍摄时间,还可随时添加实物道具,满足灵活多变的拍摄需求。洲明科技XR虚拟拍摄项目负责人郭怡欣介绍:“与常规影棚相比,XR影棚的拍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现有的1000多个虚拟场景储备中,也包含了云南的景观类型,云南本身就是天然摄影棚,实景拍摄结合虚拟拍摄,能够优势互补,创作出更多元的影视作品。”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带来了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在现场向观众讲解的王耀威博士介绍,人形机器人拥有高自由度和灵活度的机械手,能够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通过编写原创程序代码,打造出一款既能唱歌、跳舞、弹钢琴,也能提供居家服务的云南本土机器人。
玉溪师范学院师生带来的“红色文创IP”系列,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创新。黑胶唱片摆件、钥匙扣、冰箱贴等,配合手机AR码扫描及NFC触碰识别,便能够激活电子属性,自动播放聂耳创作的歌曲,并呈现出3D动态效果。类似文创产品还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每个黑胶唱片摆件都收录了聂耳的歌曲,收集完成后,可以组合成一面黑胶唱片墙。
云南陆军讲武堂文创带来了一款“升级版”笔记本,其封面是讲武堂学员证,内容是讲武堂“大事记”,空白页面在阳光照射下,会显现出陆军讲武堂校歌歌词,用手指摩擦“药冠南滇”的图片则会散发出香味,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巧思。
本报记者 秦明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