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娄莹 )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星火体育支教团,历经数月筹备,通过前期调研设计、专家指导优化,形成红色教育步道设计方案,并在云南体职院对口帮扶的昭通市威信县观音社区观音小学建成。
此外,该项目结合云南体职院的体育学科优势,设计了一套极具特色的红色体育课程,以“步道+课程”双载体,为当地青少年红色教育与体育锻炼融合提供全新实践范式。
为确保项目的严谨性与专业性,团队成员在前期通过学术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等方式,系统梳理威信县红色历史资料,筛选关键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完成红色教育步道方案设计。此后,团队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深度参与课程优化,对接威信县党史研究室专家反复推敲党史表述细节,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与云南体职院共建的教授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及校内体育专家共同论证课程融合可行性。同时,团队核心成员围绕课程设计开展近百次教案打磨与实地演练,确保课程既符合党史严谨性要求,又能兼顾青少年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还能充分开展适合于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体育锻炼。
在2025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团队在威信县观音小学开展红色体育示范课。课堂上,队员以红色教育步道为教学场地,结合步道沿途图文展示点,引导学生沉浸式了解中央红军在威信的足迹与扎西会议历史意义;通过“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等体育游戏,将红军长征精神融入体能训练与团队协作任务。
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支教队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更创新形成了可推广的红色体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