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将战火燃烧到了东南亚,给东南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王秋怡说,无论是日本在缅甸推行的“以战养战”政策,在新加坡进行的大屠杀还是日本在马来西亚采取的“大验证”制度等,无一不体现出二战期间日本在东南亚统治的残酷性。
共同的处境,凝聚起共同的力量。
从仁安羌战役到缅北滇西战役,从南桥机工构筑的血肉运输线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华侨捐钱捐物支持抗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携手抗日,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城墙。
回顾历史,二战的胜利重构了世界权力结构,成为构筑亚洲地区秩序的新开端,亚洲主权国家建设与发展迎来新的进程。
“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而言,与反法西斯势力的艰难抗争是‘不应忘却的记忆’。”她说,这段记忆是对战争的残暴与无情的警醒,时刻提醒着人们历史是客观的,不容篡改,也无法掩盖。
历史也是各国人民友谊的见证,更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协作的见证。
“今天,对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不应只是缅怀过去,更应以史为鉴,了解过去,读懂现在,照亮未来。”王秋怡说,80年前,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共同筹划成立联合国,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开启了各国携手共建和平、共谋发展的新纪元。80年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推动共同发展和促进人权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认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区域各国应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始终加强多边合作、倡导公平正义、促进国家间对话、提升发展中国家声音,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本报记者 韩成圆
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