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越南八月革命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80周年。
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地理枢纽,东南亚的历史与现实,始终与区域、世界和平发展进程紧密相关。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亚太研究院越中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杨文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反殖民抗争到区域一体化建设,东南亚各国始终以不懈努力追求和平、稳定与发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格局中展现出独特的智慧。
这一段抗争岁月,从反抗压迫走向区域觉醒。
20世纪40至50年代的去殖民化浪潮中,各国掀起民族解放运动。1945年越南通过八月革命推翻了法国殖民统治,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与此同时,东南亚其他国家也相继挣脱殖民枷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
杨文辉说,冷战时期,东南亚各国在大国博弈中艰难探索发展道路。1967年,东盟成立,成为区域从分裂走向协作的里程碑。东盟以平等与协作精神,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宗旨和目标,推动各国从对抗转向对话。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进一步助力区域一体化进程。
“如今,依托东盟,东南亚各国通过协同协作已成为全球合作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但也面临全球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带来的严峻挑战。”杨文辉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当前世界秩序正经历深刻重塑,旧秩序瓦解,多极化趋势向多极格局确立转型,导致“信任赤字”凸显。
他认为,在此背景下,东盟作为区域的重要部分,成为大国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全球合作的焦点。但同时,如何在国际对话中保持话语权,成为东南亚各国的共同课题。
“面对复杂变局,东南亚共同协作是维护区域和平、发展的核心路径。”杨文辉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协作路径。
首先,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恪守《联合国宪章》中的主权平等原则,将其作为化解冲突的根本遵循。
其次,践行多边主义,支持东盟与联合国协调联动,以开放包容精神推动建设性对话。
再者,强化东盟在不断演变的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深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关注优先发展、共赢合作。同时,通过区域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维护国际法权威,凝聚团结互信,从根源上消除冲突滋生的土壤。
“东南亚的发展历程证明,区域团结与多边协作是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采访进入尾声时,杨文辉表示,在全球化遇阻、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唯有坚守协作精神,才能在变局中把握机遇,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贡献“东南亚力量”。
本报记者 陈晨 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