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持续写好丰收这篇大文章

本报评论员

秋声满云岭,丰收景象新。在这个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省广大农民经过辛勤的耕耘,再获丰收。这是普天同庆的大日子、好日子,让我们在丰收的基础上加倍努力,在丰收的喜悦中汇聚力量,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三农”工作,2018年至2025年连续8年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要求云南“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为新征程上云南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丰收,承载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丰收,其实也是窥见近年来各地推动乡村振兴、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窗口。实现丰收,证明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有了回报,体现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了田间地头,也彰显了科技兴农、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显著成效。

农业是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基础。近年来,云南加快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夯实了群众增收致富、幸福生活的基础。全省农业投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粮食总产量十三连增,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7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8000多户,农业对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对云南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持续丰产丰收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好资源转换文章,充分挖掘云南农业资源优势,以种植新作物、提升现有品种等方式,实现从有资源到有产品;做好品牌培育文章,用绿色、生态、高品质的云品特色打开大市场,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实现从有优势到有品牌;做好科技兴农文章,以设施农业为重点,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把科技含量提上来,实现高原特色农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

稻花香里说丰年,云岭欢歌再启程。不同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好政策和高科技的加持下,今天我们对丰产丰收有了更多笃定和预期。在这个万众欢腾的节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王牌,持续写好丰收节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注入更强的“三农”动能。

  • 广南县发现馨香玉兰群落

  • 生态水稻 喜获丰收

  • 坚果压枝 果农增收

  • 报头

  • 快递进村 好物出山

  • 打造诗意栖息地 迎接“最美夕阳红”

  • 第25批中国(云南)援乌干达医疗队出征

  • 持续写好丰收这篇大文章

  • 云南商务系统消防安全集中培训班在昆举办

  • 云南体彩责任彩票主题沙龙活动举行

  • 河口县:强化联防联控守护边境家园

  • 昆明举办城市诗歌艺术节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