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暖阳洒在洱海畔的高标准农田里,云粮集团大理基地种植的水稻已全面进入灌浆至乳熟的关键时期。苍山洱海间遍地金黄,穗头饱满垂首,空气中沁润着“洱海留香”稻谷特有的清香,丰收在望。
这片基地紧邻洱海,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水稻种植备受关注。企业负责人介绍,围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水稻绿色高值生产,公司积极参与大理“十万亩+”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推广项目。今年,公司实施绿色生态水稻种植3100亩,依托《洱海流域水稻生态种植技术规程》,目标是实现核心示范区单产提升10%以上,总氮、总磷排放较常规模式下降10%,预计10月上旬进行测产验收。
近年来,云粮集团大理公司与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共同探索出的绿色生态水稻种植模式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累计推广数万亩。2024年推广至5.5万亩,单产同比再增5%以上,核心区增幅超10%,总氮、总磷、COD排放比对照减少10%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端起“金饭碗”、吃起“生态饭”,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来,化肥使用量从2021年的31.21万吨下降至25.22万吨,农药使用量从2021年的1125.97吨下降至1077.29吨,废旧农膜回收率从2021年80%提升至85.14%。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21年88.50%提升至89.69%。
在云南,农业生产绿色、生态的概念如今已经延伸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回望今年春耕阶段,禄丰市仁兴镇彰保大美桥村带有“发展绿色种养循环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标识的洒水车令人印象深刻。发展畜牧产业的同时,当地把粪污进行再利用,通过“配方土+猪粪”模式还田施肥,不仅让畜牧业粪污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得以解决,更让种植业单季复合肥少用50斤。核算下来,一亩一季能节约成本100多元。
近年来,禄丰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共完成畜禽粪肥还田41.62万亩,消纳畜禽粪肥101.23万吨,减少化肥用量(纯量)5980.3吨,项目区群众满意度达100%。禄丰市已连续5年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县(市),并成功创建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禄丰模式”。
云南持续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科学施肥用药增效行动,以设施农业为引领,集成推广高效节水、种养循环等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等。同时,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源头治理、产管并重。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覆盖面等。
通过持续努力,全省各地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砥砺奋进,云南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云岭大地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
本报记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