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收官“十四五”谋篇“十五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假“三无”保健品索要10倍赔偿为何被驳回

【案情】近期,原告葛某通过微信向被告沈某购买4盒保健品,支付价款2200元。葛某签收商品时,要求快递员现场拆包并全程录像,随后拆开其中一盒保健品外包装,发现商品外包装仅有外文标识,未标注任何中文标签及说明。

为进一步确认产品质量,葛某委托检测机构对涉案商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食品中含有“他达拉非”成分。鉴于上述情况,葛某以涉案保健品系“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且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由,向腾冲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沈某退还货款2200元、支付检测费用,并按照货款金额的10倍进行赔偿。

【释法】腾冲法院经审理认为,葛某与沈某之间形成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关系。但沈某提供的商品无中文标签,无法证明已通过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亦无相关厂商备案注册信息,且含有禁止添加的“他达拉非”成分,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对于葛某主张的10倍赔偿金,庭审多项细节显示,葛某的购买行为与普通消费者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购买商品时,面对沈某关于其是否为“打假”人士的询问,葛某未予正面回应;收货时要求快递员拆包录像,未与沈某协商退货便直接起诉索赔;部分商品赠送他人却未能提交食用后不适的就医证据等。综合上述情形,法院认定葛某购买商品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惩罚性赔偿,其行为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定义,其主张的10倍赔偿诉求与立法精神相悖,依法不予支持。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沈某向葛某退还货款并支付检测费共计2700元,驳回了葛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张恒

  • 科技铸盾护航安全 智领创新数字未来

  • 报头

  • 酒驾逃避检查冲卡撞伤辅警构成袭警罪吗

  • 欠钱不还上失信名单“强制执行+刑事追责”促履行

  • 打假“三无”保健品索要10倍赔偿为何被驳回

  • 5人转移涉诈资金被刑拘

  • 二手房交易买方质疑卖方另有房产提起诉讼被驳回

  • 两女子河边清洗汽车脚垫属违法行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