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我省着重从哪些方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度如何?怎样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中向好?9月25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子杰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多维发力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今年,我省将着重从哪些方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赵子杰介绍,今年,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将围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总体目标,聚焦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重金属污染防治明显改善三个“明显改善”,磷石膏重大污染风险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断面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三个“基本消除”,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三个“有效保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
谈及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赵子杰介绍,一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大气综合治理攻坚,高质量推进钢铁、火电、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交通运输车辆排放管理,积极推进宁静小区建设。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行动,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今年1—8月,全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为93.1%,重点高原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全省州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累计达标率为100%。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源头防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持续实现有效保障。二是持续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印发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及其108项重点任务责任清单,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组织开展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标准体系研究。三是持续做好生态为民各项实事。今年,“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被纳入全省10件惠民实事,“提高环评审批效率”事项纳入了10件惠企实事。目前,全省生态环境部门正持续推进这三件实事的落实:将群众投诉举报反映的民生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全省共选出220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重点攻坚,截至目前,省级清单问题已办结85件、办结率为85%,州(市)清单问题办结184件、办结率83.6%。加大群众身边小微水体治理力度,对县级及以上城市群众身边小微水体开展全面排查,积极推动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1.8%,提前完成2025年的目标任务。在惠企实事方面,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从5个方面创新提出16条便企惠企助企措施,不断提高环评审批效率。2025年1至8月,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409项,审批时限均压缩60%以上。
“2022年至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投诉举报量逐年下降,3年间下降36%,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满意度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赵子杰介绍,我省将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广大群众切实从生态环境保护当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细化措施
推动督察整改见行见效
2024年5月9日—6月9日,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了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目前,我省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整改进度如何?
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主任马永泰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开展以来,云南省已先后4次接受督察,最近一次是2024年5月至6月开展的第三轮第二批督察。此次督察指出了我省部分高原湖泊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存在差距等4个方面15类40个具体问题,公开通报了破坏森林生态、黑臭水体整治和建筑垃圾管控不力等4个典型案例,并交办了空气污染、噪声影响和生态破坏等方面3143件群众举报件。
“我省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视频会议,对督察整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细化实化落实措施,推动督察整改见行见效。”马永泰表示,通过健全完善督察整改工作机制、动真碰硬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体推进民生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三轮中央督察通报的4个典型案例涉及的38项整改任务中,已完成20项,其余18项均达到序时进度;反馈的40个具体问题中,整改时限为2025年6月底的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整改时限为2025年年底的16个问题取得明显进展,其余23个问题整改均达到序时进度;交办的3143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3002件,办结率95.51%,其中,207件重点件已办结188件,办结率90.82%。据最新调查,2025年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创历史新高,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源头治理
持续保持空气质量优良
2024年,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居全国前列。我省如何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我省通过强化源头治理,适时开展专项行动,强化调度督促,持续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孟广智表示,一是强化源头治理。全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完成率达85.6%。全省有30.2%的水泥熟料产能推进了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整改完成率达94.9%。2022年以来,我省累计完成10000余座烤烟房煤改电。“十四五”以来,我省累计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3.76亿元,显著提高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水平。二是积极应对污染天气。按照“聚焦一微克”和“以日保年”的工作思路,在做好工业园、秸秆焚烧等8个重点领域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三是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建成“新车查验—定期尾气检测—遥感监测(黑烟车抓拍)—柴油货车车载诊断(OBD)远程监控—检测维修—监督检查”全过程管控,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线索,推送给相关的地方环保局和地方部门,形成了监管合力。同时,认真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完成全省728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全覆盖检查。连续5年开展生产和销售的新车环保一致性核查,并对发现问题企业以约谈、限期整改、函告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等形式进行分类处理。巩固“黄标车”治理淘汰成果,2024年共报废注销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7.3万辆。
本报记者 李翕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