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医疗科普产品供给
《人民日报》:让医疗科普更好满足大众需求,不仅要追求量足、质优,还应追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医疗知识往往相对专业,如何让知识传得开、让人们能听懂?正如一位医生所言,需要“蹲下来,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从微短剧到脱口秀,再到舞台剧,不断创新形式,善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科普工作,有助于推动健康知识从“医院围墙内”延伸到大众日常生活。此外,提升医学素养,不仅需要让大众知道“是什么”,更应上升到引领公众主动探索“为什么”“怎么办”。换言之,医疗科普不能简单停留在“搬运”医学知识层面,而应跃升到传播医学方法、医学思维、医学精神层面。这应该成为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
免签红利释放共赢效应
《光明日报》:持续优化免签入境是中国和世界的一场“双向奔赴”,必将创造更大的共赢空间。一方面,免签入境有利于推进中外交流。外国博主和游客亲自来到中国体验,手机上便捷的移动支付,高铁等全面覆盖的公共交通,让更多外国人见识真实的中国、见证中国的魅力。另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外企业在融合发展中互利共赢。从商务部推出促进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支持提升来华观光旅游、就医康养、留学研学等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到《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加强我国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这些都有望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从而带动更多商业机会和合作机遇,为中外经贸往来注入更多澎湃动力。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