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史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王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正确二战史观的强调,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二战历史基本立场的庄严宣示,也彰显了坚守正确二战史观、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历史客观性,筑牢正确二战史观根基,粉碎历史虚无主义“虚化事实”

历史客观性是史学研究的首要原则,更是正确二战史观的基石。认识历史绝不能主观随意地挑选材料“解构”“裁剪”历史,将历史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虚无主义则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选择性失明”等手段,割裂证据之间的联系,用唯心史观否定历史的客观可知性。“细节否定法”,通过放大个别历史细节的争议,否定整体历史事实的真实性。“语境歪曲法”,通过剥离历史事件的背景语境,歪曲历史事实的性质。“史料筛选法”,刻意筛选对自身观点有利的“证据”,对二战史进行有针对性的“虚无”。

尊重历史事实是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的根本前提。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必须坚决捍卫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承认中国军民的巨大牺牲与卓越贡献,这是坚持历史客观性原则得出的必然结论。

把握历史规律性,锚定正确二战史观核心,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虚化真理”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角下,历史并非杂乱无章的事件集合,而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的过程,这些规律能被人类认识和运用,指导人们把握当下、开辟未来。从这一视角审视二战,其爆发与胜利绝非偶然,既是资本主义世界矛盾激化、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必然产物,也是反法西斯力量团结奋斗、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归宿。正确二战史观的核心要义,在于从历史事实深刻揭示“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的历史必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则通过否认历史规律、歪曲胜利本质,消解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守,宣扬“战争无正义论”,否定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鼓吹“强权即真理论”,歪曲二战胜利的原因,解构“反法西斯同盟论”,刻意放大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矛盾,为单边主义张目。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将唯物史观作为“看家本领”,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唯物史观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本质,明辨是非曲直,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

发挥历史育人功能,彰显正确二战史观价值,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虚化价值”

正确二战史观的最终目标,就是激活历史的育人功能,让二战历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为人们提供价值坐标。而历史虚无主义则通过消解二战历史的价值,切断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人们失去精神支撑。以“还原真实”“打破神话”为借口,用碎片化细节歪曲英雄形象。“淡化苦难”,消解历史的警示意义。“割裂联系”,刻意将二战历史与当代社会剥离开来。

历史的价值源于对其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把握。只有认清二战史“反对侵略、追求正义、捍卫和平”的主流,坚信“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必然,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只有跳出“碎片化”“极端怀疑”的思维局限,才能从史料的真实过渡到历史的真实,得出科学结论。

中国共产党倡导正确二战史观,高规格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绝非为延续仇恨或煽动对立,而是源于二战史观不仅直接关乎对中国抗战历史的公正评价,更关乎战后国际秩序的维护、当前与未来国际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世界和平的持久维系。为此,我们必须坚守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正确二战史观,遵循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与价值性,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通过坚决批判各种虚无二战史、抗战史的观点和行动,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永放光芒。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 滇缅公路承载的精神价值与时代意义

  • 报头

  • 弘扬抗战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 从“直接过渡”到全面小康的中国实践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 铭记和赓续西南联大薪火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