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百香果采摘旺季,绿春县牛孔镇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内,拳头大的果实缀满枝头。有着7年种植经验的绿春县祥润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安山正带着工人采摘百香果,工人指尖翻飞,果子很快装满箱子。
李安山曾先后在河口、屏边、红河等县尝试种植百香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2022年,他回乡开启规模化种植之路,起初试种了40多亩。凭借对品质的执着和对市场的敏锐性,他的果子迅速打开市场,如今种植面积已扩大至800多亩,亩产量超过2.6吨。
目前,李安山的百香果基地主要种植“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和“台农1号”紫皮百香果。前者主要销往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市场售价每公斤16元,品质上乘的特大果能卖到每公斤30多元。
绿春县祥润农业有限公司采取自产自销、全链把控模式,从育苗、种植、管理到销售、加工,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既保障了品质,又为种植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该公司还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联农带农模式——周边农户可选择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公司按每公斤0.6元给予分红,同时承诺每亩1200元的保底收益,目前吸纳37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公司还流转土地500亩,每亩租金500元,让农户获得稳定收益。土地主人可优先务工,实现一块土地多份收入。“在百香果销售方面,我们主要与省内大公司、企业合作,通过电商平台主销中高端市场。”李安山介绍。
产业兴,就业旺。在采果期,该百香果基地每天需要50名工人同时作业,日常管理也需要12至17人。“基地每月支付工人工资七八万元,8至12月销售旺季每月支付工资超过13万元,今年预计支付工人工资总额将超过320万元。”算着这笔民生账,李安山信心十足。
如今,牛孔镇出产的百香果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还出口至马来西亚、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国,线上线下结合的订单模式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随着产量增加,当地计划建设仓储基地,提升物流能力,让新鲜果子直达消费者手中。
统计显示,绿春县百香果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牛孔、骑马坝、大水沟、平河等乡镇,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5000余吨、总产值4600余万元,带动600余户3000余人直接参与种植。
百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绿春县构建“7+N”特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成果之一。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茶叶、橡胶、胡椒等7个主导特色产业,积极培育“N”个新兴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推动特色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