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走进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山间田垄间满是丰收的热闹景象——连片的猕猴桃藤蔓上,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果皮泛着诱人的光泽;金沙木梨园里,青黄相间的果实压弯了枝条,微风拂过,果香阵阵。村民们穿梭在果园中,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村的猕猴桃是黄肉红心的金红品种,口感甜润多汁。只要管理得好,单颗果子重量可达150克左右,一亩地能收1000至1500公斤。”金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仁清捧着刚摘下的猕猴桃介绍,去年这一品种在市场上特别畅销,每公斤能卖二三十元,不少客商都上门收购。
“甜蜜产业”始于2010年。当时为了让金龙村移民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村里开始尝试种植猕猴桃。经过多年培育,猕猴桃陆续上市,凭借优质口感在丽江市场站稳了脚跟。2018年,村委会瞅准商机,又引进种植了200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金龙村党委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以“党建+产业”的“金龙模式”推动发展——党员带头试种、带头攻坚,广泛发动村民参与,逐步建起了涵盖多种作物的党员示范产业园。如今,园区里不仅有202亩猕猴桃、136亩金沙木梨,还有200亩食用玫瑰和40亩中药材,油桃、大棚草莓也长势喜人,总面积达500余亩。
“以前村里产业单一,现在不一样了。春天采玫瑰,夏天摘草莓,秋天收猕猴桃、木梨,冬天还有中药材的收入。”正在分拣猕猴桃的村民笑着说,多元产业让大家的增收途径越来越宽,既有鲜果采摘的收入,也有玫瑰花加工的收益,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本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和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