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格里拉格咱乡的群山深处,无底湖静卧于海拔3800米的雪峰之下,湖水倒映下的森林静谧而神秘。在这片秘境之上,海拔4000至4800米的高山流石滩地带,一种被称为“高原宝塔”的植物——塔黄,正以孤傲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坚韧。
无底湖周边的高山冰缘带,是塔黄的核心栖息地之一。这里夏季白天气温不足10摄氏度,夜间气温常跌破冰点,强烈的紫外线和狂风裹挟着砾石,形成裸露贫瘠的流石滩。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一株株1至2米高的塔黄拔地而起,淡黄色苞片层叠如塔,迎风伫立在灰褐色的乱石中,是雪线上最高大的草本植物。其根系扎进砾石中,深度可达8厘米,如同锚链般固守水土,抵御高山风蚀。
塔黄是分布在高山冰缘带的群落构建物种,对维护高山冰缘带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作为单次结实植物,塔黄需经历5至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营养积累,才能迎来一生当中的唯一一次花期。未开花时,它形似“略带玫红色的大白菜”,匍匐于石缝间;6至8月花期来临,塔黄迅速抽出花序,外层苞片紧密包裹,形成天然“温室”。科研实测显示,苞片内部温度比外部高10摄氏度以上,不仅为花粉和胚珠发育提供温暖微环境,更以半透明膜质结构过滤80%以上的紫外线,成为花朵的“生命庇护所”。
塔黄的花朵微小,直径不足3毫米。因花朵散发特殊气味,吸引高山蕈蚊在苞片内交配产卵,幼虫以部分种子为食,成虫则携带花粉完成传粉,构建了独一无二的种子寄生性互利共生系统。由于塔黄是地球上分布海拔最高陆地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其高大、美丽的植株形态以及与传粉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被选入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本报记者 黄兴能
通讯员 和晓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