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哀牢山保护区完成两栖爬行动物专项监测

本次专项监测拍摄到的泽陆蛙。 本报通讯员 高文俊 摄

本报讯(记者 王璐瑶 通讯员 贺晓佳 高文俊) 雨季是两栖爬行动物活动最频繁的时节,也是开展调查监测的最佳时期。今年6至8月,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组织专业人员,完成了辖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系统化监测和重点实施生物多样性普查和两栖爬行动物专项调查。

此次调查以科学监测和数据收集为核心,旨在全面掌握保护区内物种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精准依据。检测人员在样方调查中,记录植物的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并结合实地足迹、巢穴等痕迹,系统记录野生动物的种类、栖息地类型及种群动态。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记录到多种两栖爬行动物,比如哀牢山特有的哀牢髭蟾,它们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工作人员叶正全介绍,此次检测还观察到监测水环境的“活指标”景东齿蟾,以及坡普竹叶青、菜花原矛头蝮、大眼斜鳞蛇、红瘰疣螈、泽陆蛙等动物。

两栖爬行动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其分布和数量变化能够直接反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长期、系统的监测,不仅能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也能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据了解,哀牢山地处滇中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监测工作,逐步形成了常态化调查机制。保护区管理部门表示,将继续完善监测体系,推动科研与保护结合,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

  • 塔黄:高山流石滩的“守望者”

  • 异龙湖畔,解锁治理密码

  • 来大理,赴一场生态之约

  • 哀牢山保护区完成两栖爬行动物专项监测

  • 凤庆县首次发现椰子狸和方花蛇

  • 报头

  • 我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实战实训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