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盘龙区龙江社区:

邻里共治 文明养犬

“以前带娃在草坪玩,总担心卫生问题,现在好了,干净又安全,娃能撒欢跑!”盘龙区龙泉街道龙江社区居民张女士的感慨,道出了社区文明养犬治理带来的真切变化。龙江社区通过一系列“微行动”促进邻里共治,巧妙解决了小区养犬难题。

龙江社区紧邻昆明瀑布公园、拥有6个高品质小区,近年来各个小区入住率不断攀高,养犬住户也随之增多,草坪狗粪、夜间犬吠、未牵绳遛犬等问题逐渐凸显。面对逐步凸显的人犬矛盾,龙江社区党委书记李志红说:“不能用硬规定伤了邻里情。我们从居民的烦心事入手,组建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联动物业及派出所的文明养犬志愿服务社团,用‘微行动’破解养犬难题。”

党员志愿者先走访了10户被投诉的养犬居民,摸清“牵绳多长合规”“粪袋扔哪”等实际困惑,再入户递送文明公约、在物业群推趣味微视频,在小区内设置“不文明养犬曝光台”,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提醒养犬住户;由退休老人、热心业主组成的5支“邻里巡逻队”,在早晚买菜、锻炼时顺带巡逻,遇到未牵绳的居民就递上备用牵引绳,碰到没清理粪便的就送上拾便袋,用递帮助、聊公约、留余地的方法化解问题;各小区业主群设“文明养犬观察员”,居民发现问题可悄悄反馈,避免直接冲突,运行近一年,未牵绳情况减少了30%。

为营造文明养犬的和谐氛围,龙江社区定期邀请“能人库”专家开展“养犬课堂”,教大家疫苗接种、狗狗驯养技巧;小区废弃角落被改造成“萌趣乐园”,插画配着狗狗表情包,把文明养犬知识藏在童趣里;每年评选10户“文明养犬户”,向其赠送装着拾便袋、狗绳和手写表扬卡的专属礼包。这些“小奖励”格外暖心,也让不少养犬居民主动当起了文明养犬宣传员。

今年以来,龙江社区草坪环境大为改善,邻里矛盾减少,不少养犬居民主动加入宣传队伍,文明养犬从规则要求逐步转变为生活习惯,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微行动”样本。

本报记者 王怡文 通讯员 贾维

  • 智慧矩阵筑牢安全堤坝

  • 数字转型赋能景区管理

  • 报头

  • 老街焕发新生 守护城市记忆

  •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 云南社科专家基层行走进峨山县

  • 在城市治理上下功夫

  • 赴滇博士服务团在广南县开展巡回义诊

  • 邻里共治 文明养犬

  • 呈贡区“三圈”融合获评县域国际传播创新案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