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德宏州——

聚焦五育并举 培育时代新人

风平镇中心校举行篮球比赛。 本报通讯员 明兴武 摄

本报记者 陈怡希

国庆期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小学生运动会在梁河县鸣锣开赛,来自全州9个代表团的1441名运动员,围绕6个大项61个小项展开对决。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激情拼搏、奋勇争先,充分展现德宏州青少年昂扬向上、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这是德宏州聚焦五育并举,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缩影。近年来,德宏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持续提升育人质量,让各族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芒。

德育为先 筑牢精神根基

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瑞丽市畹町口岸正式开课。

来自畹町小学、瑞丽市第五民族中学、德宏师范学院的师生代表参观畹町口岸、畹町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聆听移民警察讲述抗战历史与戍边心得,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献花缅怀英烈,学习抗战历史,感悟英烈精神。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传承抗战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对学生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开学第一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宏州持续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发挥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常态化开展红色寻访等校外实践研学活动,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桌延伸到自然,让学生们在观察探索中体验收获,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全面深化思政课建设,州级评选认定31节学科德育特色课、16节思政课精品课、16份优秀教案,举办第五次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研讨会。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举办云南省中小学首届“石榴红”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

智育为基 提升教学质效

9月中旬,德宏州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无人机竞赛暨芒市地区首届青少年科创手工制作比赛拉开序幕。

无人机竞赛中,选手们凭借敏锐的空间判断和熟练的操控技巧,完成飞行、搬运等任务;机器人竞赛中,选手们精准操控机器人完成各项挑战,展现出扎实的编程与逻辑思维能力;科创手工制作比赛决赛现场,《磁电发电机》等作品令人眼前一亮……这场比赛是全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德宏州以知识、实践、科学、文化、艺术为切口,全方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学习,不断提升各学校教学质量。该州出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等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新高考9学科教研和质量监测机制,新高考改革和新中考改革平稳落地……一项项措施在德宏落地开花,推动全州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不断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关爱激励教师十条措施,大力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银龄计划”、“荣誉退休”制度,落实好“国培、省培”和“小学期”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体育为重 促进身心健康

今年暑假,2025年云南省“勤锻炼”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U12女子组)总决赛巅峰对决在丽江上演。来自德宏州盈江县旧城镇中心小学的女足姑娘们,凭借坚韧毅力和出色发挥,以4∶2战胜对手,捧起了省级总决赛的冠军奖杯。这群就读于边疆乡村学校的女孩们,让人们看到了乡村学校在体教融合发展方面交出的“高分答卷”。

一直以来,盈江县旧城镇中心小学致力于通过足球运动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浓郁的少儿足球文化氛围,构建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为此,学校制定了“足球进校园”活动发展规划,将足球纳入课堂教学,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校园足球联赛,以促进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健康体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德宏州深入实施中小学生壮苗行动,规范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标率稳步提升。2025年,德宏州举办“运动德宏·篮球周末”小篮球夏季联赛、“奔跑吧·少年”系列青少年赛事15场次,参与学生7000余名。

美育为要 陶冶高尚情操

风平镇地处德宏州首府芒市城郊,居住着汉族、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坐落在这里的风平镇中心校依托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和刀美兰民族艺术希望学校的文化底蕴,美育实践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这里,老傣剧、孔雀舞、葫芦丝、傣族嘎秧、目瑙纵歌、傣族剪纸、傣族织锦等非遗项目都融入了学校的美育课程中。为深化傣剧传承,学校联合芒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编写校本教材《民族文化传承·傣剧艺术教程》,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集中培训。4年来,累计培养傣剧学员120余人、小小传承人50名,排演《三打白骨精》《抗日英雄王二小》等剧目,教授《颂党恩》等傣剧唱段。

艺术从厅堂到课堂,又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真正让各族学生在美的滋养中自信绽放。德宏州各级各类学校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同时,依托全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深化全州美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美育素养。

截至目前,全州108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课后服务、课间活动开展74种非遗项目活动,参与学生12.4万余人。

劳育为本 锤炼高尚品格

9月底,芒市第五小学四年级330名师生走进德宏州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劳动实践环节分为两组同步开展。在校园种植地,男生组不仅学习了花生的生长习性、结构特点,还跟着老师实践拔花生技巧。在食堂操作区,女生组先学习包饺子步骤与卫生要求,洗手后便分工协作,擀皮、放馅、捏边,动作从生涩逐渐熟练,饺子皮在手心转成了“小太阳”。当第一锅饺子在蒸笼里“鼓”起肚皮时,整个操作间都飘着面粉与幸福的甜香。

劳动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劳动认知、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兴趣爱好,对“德智体美劳”培育体系中的其他“四育”也有很好的多向渗透作用。为此,德宏州各中小学结合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具有德宏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推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 聚焦五育并举 培育时代新人

  •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 省红十字会打造品牌矩阵助力人道公益事业

  • 报头

  • 2025云南医院大会在昆举行

  • 云南财经大学获收官战冠军

  • 省中医医院两制剂入选“云岭名方”

  • 遭遇蛇咬应立即就医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