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饶勇) 日前,记者从在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交流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业态持续丰富、影响力逐步提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214.8万亩、同比增长13.9%,产量73万吨、同比增长23.8%,农业产值191.4亿元、同比增长4.72%,加工产值(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提取物)236.4亿元、同比增长0.92%。
为推动我省从中药材产业“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跨越,我省组建工作专班统筹调度,16个州(市)、82个重点县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形成“10名核心专家+50名领域专家+16个州(市)技术骨干”的服务体系,专家团队解决技术难题30余个;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构建“1+N”政策体系;建成210个重点基地、39个中药材GAP基地,培育128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在各项举措的有力推动下,全省中药材产业在重点领域频频实现突破:种业振兴方面,建成3个省级种质资源圃、103个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十大云药”新品种全覆盖,良种覆盖率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良种供应能力较3年前提升30%以上;加工环节,推动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并行,2024年加工转化率较3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聚焦数字赋能,搭建“数字云药”“数智云药”,平台实现全程追溯与在线交易,覆盖167家药企、308家种植主体,在线开票覆盖57.69万亩;市场流通环节,新增磨憨等2个进口口岸,降低进口物流成本30%,通关时间缩短至1天,今年一季度进口量同比增长45%;品牌培育方面,发布云南省道地药材名录,全省有机认证基地达13.33万亩,推动云药品牌从“单打独斗”向“集群发展”转变,竞争力逐步增强,品牌集群逐步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