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古乐相伴晨昏

比普・什雷斯塔 尼泊尔《贾纳阿斯塔民族周刊》供图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加德满都的古老街巷时,比普·什雷斯塔的家中已传来吟诵的悠扬旋律。“我的一天从吟诵的音乐中开始。”这位尼泊尔传统音乐研究者说道。吟唱过后,他会拿起陪伴多年的迪梅鼓,开始一天的练习。

迪梅鼓(Dhimey Baja)——尼瓦尔文化中的核心打击乐器,不仅是乐器,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载体。据学者研究,尼泊尔传统音乐已有约1500年历史,可追溯至李查维时期(公元4至9世纪)。“我的研究中也发现了500多年前的古曲。”比普补充道。

“我十二三岁就跟着祖父学习打鼓。”比普抚摸着手中的迪梅鼓回忆道。这份源自祖辈的传承,让他不仅精通演奏,更深入音乐研究的殿堂。历史文献记载,在马拉王朝时期(公元12至18世纪),迪梅鼓演奏就已出现在宫廷和寺庙仪式中,根据场合采用不同的节奏类型。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尼泊尔传统音乐面临着传承的挑战,但迪梅鼓依然在纽瓦尔社区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因此,除了在加德满都的音乐教学机构教授年轻人音乐史、乐理和声学课程,比普也致力于通过组乐队和表演,复兴中断百年的传统鼓乐团。

“音乐给我带来了快乐和人生的意义,”比普感叹,“我将和我的祖辈一样,毕生专注于音乐事业。”

比普的每一天始于音乐,终于音乐。在迪梅鼓的深沉回响中,在年轻人的学习热情中,在对失传古乐的追寻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也让千年的传统音乐在当代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 郭瑶

  • 古乐相伴晨昏

  • 跨越山海驶向南太平洋市场

  • 延续守护使命

  • 值得期待的“十五五”两国合作的新机遇

  • 为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夯实根基

  • 报头

  • 省对外友协与日本和歌山县日中友协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

  • 日本岩手县青少年代表团访滇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