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海 文/图
日前,美丽的芒市孔雀湖畔,以“加强中缅民生领域合作,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六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如约举行。中缅两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300余人再度聚首,围绕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展开深度对话,为推进务实合作注入新动能。
共谋良策 凝聚共识
中缅建交75年来,两国始终以诚相待、守望相助。今年缅甸发生地震后,包括云南救援医疗队在内的中国各方力量星夜驰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胞波情谊和中缅命运共同体精神。
作为中缅交往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云南立足地缘优势与合作基础,近年来在民生领域走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的共赢之路。当前,共建“一带一路”与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民生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目前中缅高校间共有20余项协议,覆盖语言文学、海洋科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为缅甸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缅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丹佐伍从培训项目、会议交流、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专家会议等4个类别,系统梳理了中缅教育合作的丰硕成果。“我想强调的是,教育合作始终是缅中合作最主要的方面,需要双方不断深化。”他说。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君川建议,应进一步完善中缅、滇缅教育合作机制,共建友好学校,探索共建“中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农业、旅游、电商、医疗等领域联合开展培训与认证。同时,创新体育交流模式,加强跨境赛事合作,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交流。
从瑞丽江边藤球竞技到校园足球友谊赛,从“一马跑两国”马拉松到村寨陀螺比拼,体育始终是增进中缅两国人民了解与情谊的桥梁。云南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滇缅体育交流合作已从单一赛事升级为“赛事+人才+文化+旅游”融合模式,呈现官方搭台、民间唱戏、全域联动、深度融合的态势。“未来,云南将从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赛事提质升级、聚焦人才培养、深化体旅融合4个方面,推动滇缅体育合作走深走实。”
医疗卫生合作是胞波情谊的温情见证。缅甸卫生部公共卫生司司长妙吞那梭深情回顾了中缅在抗击疫情、抗震救灾以及系统性卫生能力建设方面的紧密协作。“对中国在缅甸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及时提供的医疗卫生支援,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妙吞那梭提出了一项为期12个月的共同发展计划,围绕临床服务与转诊网络、公共卫生对话与应急准备、机构与人员能力建设、药品器械与数字健康、治理规范和伦理准则及人文交流等五大支柱展开,邀请中方同仁共同规划合作细节、商定优先领域,并以双方认可的节奏推进。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倡议,滇缅双边共同谋划项目建设,巩固和完善此前成熟有效的中缅医疗卫生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新冠病毒、艾滋病、疟疾、登革热等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和医疗救治的合作。
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实现民心相通的新路径。缅甸酒店与旅游部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司司长貌貌觉指出,全球旅游业正处在重要发展阶段,成果持续惠及社会各界,未来将呈现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文化与体验式升级三大趋势,要求业界加强创新、提升包容性并深化国际合作。“我们特别期待强化与云南省、德宏州等中国边境地区合作,通过能力建设、联合推广、客源互送、可持续旅游目的地规划及投资等五大重点领域,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包容性增长与社会和谐的引擎。”
经过主旨发言、教育体育合作对话、医疗卫生合作对话、文化旅游合作对话以及多个专题研讨环节的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深化中缅民生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务实合作 继往开来
开幕式上举行的签约仪式,是此次论坛务实合作最直接的体现。中缅双方共有10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成功签订,覆盖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体育等广泛的领域。
“此前,我校缅甸语专业师生与仰光外国语大学中文专业师生已在持续开展线上语言交流互动,此次签约,将进一步解决双方语言人才实践场景不足、跨文化沟通能力薄弱的核心问题。”德宏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的合作模式相比,德宏师范学院与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本次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合作更深入、系统,也更务实。其中包括通过中缅学生语言技能线上平台的互动实践构建“云端语言实践共同体”,通过项目式的中缅学生合作课程学习打造“双师协同+跨境联动”课程模式,通过常态化中缅学生文化交流互访构建“实践学分互认+全链条管理”机制,通过中缅高校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互动构建“教学共研+科研协同”的成长体系。
德宏州旅游行业协会与缅甸旅游行业协会曼德勒分会签订谅解备忘录,聚焦文旅融合、市场推广、线路开发、服务提升与安全保障,提高中缅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中缅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瑞丽市羽毛球协会与缅甸木姐地区羽毛球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以体育增进边民友谊,推动跨境体育事业协同发展。
系列合作的签署,不仅是往届论坛成果的延续与深化,更是中缅双方友谊与合作的新结晶,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已举办六届,从“2轨”机制上升至“1.5轨”机制,已成为中缅两国智库间加强交流对话、务实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平台之一。
论坛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在承继历届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是主题更加聚焦民生,直指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根基所在;二是内容更加务实,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将推动合作从理念走向实践;三是参与更加广泛,覆盖部门更广、代表层次更高、专家专业性更强。
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站在中缅建交75周年的承上启下关键点上,两国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上贡献的真知灼见,不仅为过去多年的友好合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注脚,更为下一步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对接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持。
作为论坛举办地以及中缅开放合作的主通道、核心区的德宏,也将在地方层面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上更加大有可为。德宏州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德宏将以建强沿边产业园为牵引,积极服务和融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范本,让中国的开放政策、云南的发展机遇、德宏的沿边优势更好造福中缅两国人民。特别是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与缅甸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务实交流合作,为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