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观微议

科研应当“接地气”

孔德淇

近期,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发的“阳光2号”杂交柑桔在网络热销,7天卖了25000斤。这款耗时10余年培育的第五代杂交柑桔,不仅实现“科研+销售”的双向奔赴,更为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生动范本。

科研的终极价值,在于成果转化与普惠民生。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深耕育种60余年,从“金秋砂糖桔”到“阳光系列”,每款品种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而科研并未止步于实验室,将成熟柑桔推向市场,让高深技术接上了“地气”,也印证着科研既要攻克难关,更要惠及民生;既要有纸上论文,更要有长在地里、甜在舌尖的实际产出。

柑桔热销背后,是科研与市场的同频共振,更是信任与品质的双向成就。“阳光2号”定价58元至98元/5斤,虽高于普通柑桔,却凭借“绿色无公害生产”的品质,赢得消费者青睐。网友的“求购潮”,既是对柑桔口感的认可,更是对科研机构公信力的认可。研究团队通过销售端反馈,精准捕捉消费者对口感、风味的需求,为前端育种改良提供参考;学生在与消费者互动中,直观理解市场需求,让科研方向更贴近民生。“研究育品种、市场验成果、反馈促改良”的闭环,让科研形成服务市场、扎根民生的良性循环。

当下,部分科研仍陷“闭门造车”困境,而西南大学的实践启示我们:科研要向下扎根,既瞄准产业痛点攻关技术,也搭建成果转化桥梁;育人要知行合一,既传授专业知识,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当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市场终端紧密相连,科研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 好风上青云,户外运动正当时

  • 报脚

  • 报头

  • 如何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 集中力量办好事

  • 常怀敬畏之心

  • 科研应当“接地气”

  • 加强私域直播监管

  • 微看点

  • 昆明缘何成为外籍人才的“心之所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