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创新资源 共享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外资企业纷纷布局或加码在华研发,既是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更是看重中国的创新环境。中国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融入中国市场澎湃的发展浪潮,方能于变局中把握新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德国拜耳为例,截至2023年,其健康消费品中,中国创新产品占全球创新产品总量的15%,为单一市场最高。在不少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市场引领者。今天,投资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本地化策略,更是面向全球的前瞻举措。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为研发效率提供了硬支撑;全社会对创新的包容与推动,则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在华研发,服务全球”,已成为许多跨国企业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让城市温度可感可触
《光明日报》:无论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多快,都不能忽略任何一个角落,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这正是上海告别“拎马桶”这些故事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事实也证明,只要各级政府部门不忘初心、真心为民,始终从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就一定能找到破解民生难题的最优解,也必然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汇聚起推动城乡发展的强大合力。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日益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改善和保障民生所面对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坚之际,更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创新治理的锐气。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的价值导向,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施政所向。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