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峰
根据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主题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之际,我来到北京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拜谒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烈士雕像,了解烈士们忠诚无悔、惊心动魄的隐蔽斗争生涯。
微雨。天凉。那天,我饱含着敬仰之情,沿着纪念广场的景观墙台阶拾级而上,抬头望去,纪念广场花岗岩烈士名录墙上,镌刻着846位当年牺牲于台湾的隐蔽战线英烈的名字。
“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然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驻足在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前的铜版铭文前,默诵着意气飞扬、壮怀激烈的铭文,泪水几度模糊了我的眼眶。
英雄,是信念如炬、九死未悔的舍身者。1949年前后,1500名久经历练的红色隐蔽战士潜入台湾。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来不及和亲人分享胜利的喜悦,来不及呼吸一下和平的空气,又匆匆踏上新征程。
在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中共党员朱枫就是其中一位。她本已和丈夫约好回大陆与家人团聚,但接到上级党组织要她以中共华东局特派员的身份、赴台与吴石联系、传递重要军事情报的指令后,毅然放下儿女情长,前往台湾。临行前,她给在上海的爱人朱晓光的信中写道:“这个时候,个人的事暂勿放在心上……更重要的应先去做。”没想到,此去一别,血洒宝岛。
在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抬头眺望远处的西山山顶,一个问号始终如天上的云彩,在我的脑子里盘旋。为什么当年身居要职的吴石,与朱枫一样,入岛潜伏,成为天亮前和天刚亮时折返黑暗的人?
摊开时间的长卷。1915年,吴石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与白崇禧、张治中等为同期同学,毕业时在800名学生中吴石名列第一。随后,他曾留学日本炮兵学校,毕业后又进入日本陆军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任职,是国民党军中少有的文武兼通的儒将,在昆仑关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中国14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举国上下无不欢声雷动。当人们期待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之时,内战阴影却逐渐笼罩中华大地。吴石对此极度反感。不久,在何遂和其子何康的引荐下,寻求光明的吴石与中共中央建立了联系,毅然投身隐蔽战线。
从此,他的人生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1947年至1948年是中国革命发生转折的时期,各大战场对于情报需求越来越大,吴石利用担任“国防部史料局”中将局长的身份,充分发挥其专业精、人脉广的优势,收集传递大量军事核心情报,为人民解放军夺取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奇功。听讲解员介绍,他还积极协助争取了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起义,加速了国民党长江防线的崩溃。
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展示窗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史实,都承载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无声地诉说着过往。1949年8月,台湾发来密电,命吴石携家眷赴台。为了提供更多情报,他毅然前往台湾。赴台前,他曾对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说:“我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吴石乘机离开福州飞赴台湾,为获取蒋介石信任,他带上了妻子王碧奎和年龄最小的一对儿女,留下大儿子和大女儿。
与吴石一样,官至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的陈宝仓,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中,对共产党的理念产生了强烈共鸣,遂成为共产党的真诚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陈宝仓在香港加入民革,并与中共中央分局书记方方接触,表达了可以赴台湾的愿望和决心。赴台后,他成为“吴石情报组”的重要一员。
我不禁感叹,吴石、陈宝仓、聂曦在中华民族关键时刻自觉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隐于黑暗中在刀尖上起舞,他们的抉择,是对“为天地立心”的生动诠释。
抵达台湾后,吴石以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身份进入国民党军事机构最高决策层。当时,国民党残余力量陆续退守台湾,白色恐怖日益笼罩全岛。吴石凭借着过人的智慧、非凡的胆识,秘密搜集了《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峡、台湾海区海流资料》等大批极其重要的军事绝密情报。
就在“吴石情报组”源源不断搜集传递情报之际,白色恐怖的大幕已然拉开。1950年春,因中共台湾省工委遭敌破坏,吴石及其情报小组的朱枫、陈宝仓、聂曦先后被捕。
吴石被捕后遭受百般酷刑,一只眼睛还因此失明,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写下一首绝笔诗:“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吴石用他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信仰、何为忠诚。
《朱枫传》这样记载朱枫被捕之后的决断:“她将贴身挂的一块金锁片和金链条取出,又撕开大衣肩衬,那里有她密藏的一只金手镯。她用牙咬、用手掰,把金锁片和金链条分开、手镯折为两段,将这几件金制饰品,和着一杯热水分四次吞服自杀……朱枫被抢救回来之后,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在被关押审讯的4个月中,她的坚贞不屈,让在场的国民党特务都震惊不已。”
视死如归的勇毅者,让人肃然起敬。陈宝仓被捕后,以坚强的意志,经受住了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和残酷的毒刑。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陈宝仓如泰山般地沉稳。
纪念广场展示窗里,吴石的副官聂曦赴刑场就义前的一幅图片,震撼人心。抬头仰望,只见充当了吴石与朱枫之间信使的聂曦,身穿白衬衫,下半截扎在军裤内,脚穿马靴,两手被反绑在背后,表情自然,面露微笑。
当我看到广场展示窗里的一张当年刊有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英勇就义的香港《星岛日报》,75年前的一幕清晰如昨,震撼着我的心灵:1950年6月10日,天空中乌云密布,丝丝细雨飘落。10多声枪响后,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4名威武不屈的隐蔽战线上的英雄倒在血泊中。
还有许多在台牺牲的先烈,无声长眠于历史长河。隐蔽战线上的英烈,如同永不陨落的星辰,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大地。中共台工委委员兼武工部长张志忠被捕后,面对劝降,均拒绝。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中共基隆市工委书记钟浩东夫人蒋碧玉,在钟浩东就义前说道:“我们难逃一死,但是,我们能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台湾流第一滴血,我们将光荣地死去!”
字字血泪,读之动容。
在向无名英雄纪念碑三鞠躬后,我拭去眼角的泪花,步履蹒跚地走出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沉默的荣耀,隐秘而伟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历史转折点上付出生命的无名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