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构建“四维”协同的思政育人大格局

宁乐锋 何艳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从单一课程向系统化育人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这一重要指示,思政育人工作应从课程维度、主体维度、过程维度、空间维度上构建相互支撑、系统集成、合力育人的思政格局,实现思政教育从单一课程向课程体系转变、从教师主导向师生互动转变、从阶段教育向终身培养转变、从封闭校园向开放社会转变。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的课程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思政课程作为主渠道,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课程思政则立足专业特色,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协同育人需打破学科与院系壁垒。思政课程应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式、探究式等途径增强理论说服力;专业课程则应提炼思政元素,如理工科突出科技报国、医学类强化医德医风、农学类注重“三农”情怀、人文社科类着力文化自信。通过跨学科教研、复合型团队、融合型案例等举措,推动两类课程在目标、内容、方法上深度衔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相协同。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的教学范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的教学范式,要求从三个维度进行重构:教育理念上,突破单向灌输,强调教师作为思想导航者的关键作用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动力,形成双向互动;教学设计上,教师主导体现为系统设计“认知冲突—价值辨析—行为引导”的教学链条,把握政治方向并精准回应学情,学生主体则通过议题式、探究式等方法深度参与;实施路径上,具体化为三个层面的互动:教师主导确立价值目标,学生主体实现内化认同;教师创设思辨空间,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提供理论工具,学生开展价值探索。最终,该范式旨在形成既坚守政治属性又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实现价值塑造由外铄向内生的根本转变,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链条。“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是一种系统性教育创新模式。全员协同上,建立党委领导、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及后勤人员共同形成育人共同体,使每位工作者都成为育人主体。全过程协同上,设计连续递进的育人目标:大一侧重理想信念与适应,大二强化价值观与专业认同,大三突出创新与社会责任,大四着重职业伦理与使命担当,实现育人效果的螺旋式上升。全方位协同上,整合课程、文化、实践、网络与管理等载体,构建多维育人空间:既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又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既注重第一课堂传授,又拓展第二课堂实践;兼融校园文化熏陶与网络媒体优势,统筹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形成立体化育人网络。该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跨部门议事、成效评价与资源保障等机制,最终实现教育力量从分散到聚合、育人效果从单一到综合的系统性提升。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通过深度协作,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在学校层面,应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家访、开放日等形式畅通家校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在家庭层面,家长应转变重智轻德观念,树立科学成才观,注重品德与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言传身教营造良好家风,在劳动、情感与生活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在社会层面,需整合博物馆、图书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公共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实践平台;社区应组织志愿服务与文化实践活动;企业与媒体应共同营造健康育人环境。唯有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才能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生态。

[作者分别系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共同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3BZX012)、云南省学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党建引领聚合力 社科赋能谱新篇

  • 落实全球妇女峰会精神 推动云南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 构建“四维”协同的思政育人大格局

  • 推动边疆妇女事业与全球妇女发展新进程同频共振

  • 加快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