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刻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

郑善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崇廉拒腐、激浊扬清、正心修身,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得到了人民的认同、拥护和支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人民性的使然,鲜明的人民性锚定了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向,筑牢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力量根基,确立了廉洁文化建设的评判标准。

为了人民

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向

“为了谁”是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回答好的最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为廉洁文化建设标定了价值坐标和发展方向。廉洁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必须落实到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实践中,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党勇于自我革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腐败是社会毒瘤,侵蚀人民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廉洁政治守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政治根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擦亮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底色。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始终把为了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为民宗旨,增进民生福祉,以坚强信念保证廉洁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蕴含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重大意义和重要任务之中的人民立场,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之“的”,进而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二是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要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把牢思想“总开关”,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而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明。三是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有效防范化解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党内生活的政治风险,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依靠人民

廉洁文化建设的力量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民与廉洁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明确了人民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也确立了必须依靠人民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方略。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离开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廉洁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依靠人民的观点,充分发挥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来,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廉洁文化的种子在人民的实践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廉洁政治建设智慧和力量,不断厚植廉洁文化土壤,汇聚成生生不息的清风正气,为党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注入不竭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让亿万人民在一次次可感可及的党风政风之变中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汇聚起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磅礴伟力。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作为无穷的力量源泉,才能凝聚人民力量,激发内生动力,找到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进而以强大动力持续书写廉洁文化建设新篇章。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好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注重从人民的真知灼见中获取廉政智慧,增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增强阵地意识、做好阵地管理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抓手。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工作成效宣传,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增强全社会坚定支持、有序参与正风反腐的责任意识,把党的廉政理论、廉政主张、廉政规范变为人民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三是发挥网络优势。网络传播平台具有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显著特征。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好媒体融合成果,创新廉洁理念的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通过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等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廉洁文化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表达,进而广泛而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民满不满意

廉洁文化建设的评判标准

由谁来评判是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回答好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明确了人民的阅卷人和主考官角色,更强调了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从根本上划定了廉洁文化建设水平和成效的检验标尺。人民的权利主张、需求表达和价值判断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能够最直接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内在要求。公平正义作为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体现在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反腐败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人民权利诉求的每一次回应之中,其实现程度由人民真实感受来直接检验。廉洁文化建设成效如何,不是由权力闭环内的自我拍板定调,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人民的态度和实际感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衡量标准。人民不仅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也是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主体和评判主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立党为公、廉洁奉公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践行人民评判观,让人民掌握评判权,以自我革命的实际成效赢得了人民的真心认同和拥护。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的发言权和评判权,坚持以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在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的协同发力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由人民来评判,始终把人民作为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才能顺应民心所向,密切关注人民的满意度,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进而以历史主动创造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廉洁文化建设成果。一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从严整治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惠民政策落实。二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实的权利和自由,让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上来,体现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践成效上来。三是发挥人民监督作用。人民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监督力量。要加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畅通人民建言献策和批评的渠道,更好发挥集体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作者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建设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4DJB002)和2023年度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报脚

  • 报头

  • 构建党建引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五大体系”

  • 深刻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

  •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价值取向与路径探索

  • 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