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柯街优品”助农特产出深山

昌宁县联合村党总支书记(右)带头直播。本报通讯员 段春丽 摄

“家人们看过来,今天的桂圆都是现摘的,肉厚核小,清甜多汁。”在昌宁县柯街镇“柯街优品”助农直播间里,联合村党总支书记伍修贤一边热情介绍,一边将剥开的桂圆送入口中。直观的展示瞬间点燃了屏幕前观众的情绪,评论区被“看着就甜”“怎么下单”的留言刷屏,短短两小时,这场直播便售出桂圆200多单。

从田间地头的辛勤采摘,到直播间里的卖力吆喝,柯街镇的特色农产品正搭乘电商直播的数字快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该镇创新采用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合作社运营模式,精心打造“村播小院”,创建并注册“半个山”本土品牌,通过产地溯源、农事体验等场景化内容圈粉。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了电商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农产品打造成走俏网络的农商品。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就能连接五湖四海。”在柯街镇的支持下,一支由村干部和新农人组成的助农团队从零开始,边学边干,逐步搭建起本土电商平台。“我们的初心就是让家乡的这些田间好货借助电商翅膀飞向全国,真正变成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伍修贤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账号建立初期,缺少流量成为最大难题,再好的特产也无人问津。为此,助农团队双管齐下,一方面在引流上做文章,发动各村支书拍摄短视频为家乡特产代言,积累初始粉丝;另一方面,组织团队参加电商培训,系统学习策划与运营技巧。经过不懈努力,直播账号逐渐步入正轨,助农专场单日订单量最高达369单。

如今,“柯街优品”正稳步向上发展。火龙果专场的现摘现发、华侨芭蕉芋粉丝专场的支书品鉴、坚果专场的多样化产品……每一场精心策划的直播都精准抓住网友需求,不仅为网友带来了地道风味,也为本土企业拓宽了销路。

据统计,今年9月中旬开播以来,“柯街优品”已带动农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2000多单,总销售额超过26万元。

“我们的目标不止于卖货,更致力于推动直播与地域文化、旅游推广深度融合,让群众通过小屏幕真正找到发展的大市场,实现经济、文化等多维价值的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持久的数字动能。”柯街镇党委宣传委员范珈屹说。

本报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段春丽

  • 边疆村寨迎接数字新生

  • 优质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 “村播工坊”打造乡村代言人

  • “柯街优品”助农特产出深山

  • 报头

  • 数字赋能乡村焕新

  • 茶乡数字化转型拓新路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