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花潮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枪朵藏纸的流金时光

王必昆

阿卡杜大叔坐在家门口,静静地看着村子对面的山,像在想什么,更像什么也没想。只有他一个人在家,也只有他一人在枪朵村里。

这些天,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香格里拉文学采访创作活动”的调研过程中,我在尼西乡转悠,没遇到什么人,倒是不时在路边遇到几头黄牛。黄牛没人放牧,只抬头瞅一眼路人,又埋头吃草了。盛夏,高原的阳光和雨水变脸似的交替出现,牛抬头的时候,明明刚才还下着雨,不觉又是阳光普照,牛低头的时候,阳光还未藏好却又下起了雨。低矮的天空放牧各种形态的白云彩云乌云,太阳也常常无奈地在云隙间闪躲不停。

新阳村委会主任白玛邓主解释说,现在正值松茸季节,村子里都见不到人,老老小小全上山捡松茸了。平时在香格里拉做生意的尼西人,到松茸季都要赶回老家捡松茸。七八月份松茸季恰好是暑假,学生都和大人去捡松茸。四五月份虫草季,乡村学校还要放“虫草假”,让学生回家找虫草。新阳村委会是尼西乡政府所在地,主任白玛邓主不但熟悉村委会管辖的村子,也熟悉整个尼西乡的情况。刚才为了解释“见不到人”而提到松茸,大家竟然都去聊松茸的话题,一时忘了我们大老远来枪朵找阿卡杜的事。

枪朵是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新阳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阿卡杜说,藏语“枪”指岩坪台,“朵”即上面,“枪朵”意为建在岩坪台上面的村子。枪朵最初叫“八家人”,也就是只有八家人居住。后来人家多了,改叫“枪朵”,现有26户藏族人家。明朝时有中原来的军屯,带来了精湛的手工艺。过去枪朵制作的银器和藏纸很有名气,后来枪朵的银器加工,以及尼西布苏的铁三脚、塘朗顶的铜器、木茸的造枪术等传统制作工艺都慢慢失传,再也没手艺人会制作。白玛邓主说,尼西历史上手工艺发达,非遗资源丰富,但现在传承得好的只有尼西黑陶和木碗。说的是,我看到阿卡杜家也有黑陶土锅、黑陶酥油茶壶、木碗等生活用品。回想一下,我到过的尼西人家,都会有几件黑陶和木碗。尼西的这两件宝,已经深深融进当地人的血脉,离开不得。再好的非遗,有生活需求,才会得到真正的文化传承。倘若没有实用的需求,充其量也只能做个艺术摆件,生命力自然很脆弱。

阿卡杜感叹道,确实是这个道理,现在有那么多好的纸张,曾经风靡的枪朵藏纸也就渐渐黯淡。阿卡杜今年67岁,他家祖祖辈辈都会做藏纸,但到他这里后,却为藏纸的传承担忧。阿卡杜每年都在做藏纸,有机构会找他要。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州文化局、尼西乡政府都收藏有阿卡杜的藏纸。

阿卡杜带我们看他制作藏纸的工具。门外摆着舂树皮的大石臼,石臼窝中插着一根两端粗、中间细的木杵,看上去很有些年份。院子里靠围墙搭建了一排平屋,作为纸坊。依次放着煮树皮的铁锅,捣树皮的木槌,搅拌纸浆的搅桶,捞纸浆的纸模,晒纸浆的晒板,打磨纸的鹅卵石,剪裁纸边的刀。长方形的晒板还有些新,只用过两年。晒板的底板用细篾编织,很光滑,黏着一些纸屑。边框则用两寸高的薄木片围成板框,有些像做豆腐的框子。屋内挂着几张藏纸,每张约有四尺三开大小,前些天刚做的。藏纸颜色乳白,手感平滑,有些厚,看得见细绒的植物纤维丝。屋檐下还晾晒着一束束两三尺长的造纸原料,黄白的色泽,挂满了一根丈余长的竹竿。

阿卡杜从晾杆上取下一束藏纸原料。这是来自当地山坡上一种灌木的树皮,用手剔树皮时皮肤会过敏。他用藏语说叫“律扎”,不知道汉语的名称。树皮已经干枯,捏着手感有些柔软。但无论阿卡杜大叔怎么描述,一会用汉语跟我说,一会用藏语跟央金说,央金再翻译给我听,我还是想象不出它原生枝条的样子,更想象不出那种灌木的模样。我问,这树皮要到哪里采集呢?阿卡杜说,枪朵附近的山上都生长着,村前不远的山坡上就有,要不我带你们去看。

枪朵村路外山坡上,有几头黄牛在漫游,还有几只黑山羊在陡坡上闲逛,不见放牛郎,也不见放羊倌。山坡贫瘠,土壤层薄,夹杂着很多风化碎石,这样的地貌,大体只能生长耐旱耐寒的灌木。阿卡杜指着一丛灌木说,藏纸原料就是这种植物。灌木一蓬蓬的,约一米高,枝条细长,长着长圆状的小叶片,枝头开满小黄花。往周边山坡看,开着小黄花的灌木丛很多,还有的开小白花,也是同样的灌木。阿卡杜用牛角刀剔下几条树枝皮,浅黄,柔滑,像手拉面条一样。我说在我们老家的高山上见过这种灌木,我们当地土话叫“炸炸稞”,但从未听说能造纸。阿卡杜突然眼睛一亮,凝视着我,露出少有的微笑,惊喜地问:你见过“律扎”呀?我回答他:是的,我见过这种植物。我用植物识别软件确认,这是瑞香科荛花属灌木,分为白色和黄色两种。荛花树皮纤维细长坚韧,具有毒性,可造手工纸,也可入药。在滇西北,过去常用荛花树皮制作东巴纸、藏纸等珍贵纸张。所造手工纸能防虫,耐腐蚀,适合需长期保存的经书文献用纸。阿卡杜开心地点头,说他造的纸就是这个原理。

我们在枪朵的山地漫游,阿卡杜又找到一种山草,当地藏语称为“勒觉”,也是枪朵藏纸的原料之一。有时候,造纸原料还要添加一些狼毒。秋天来的时候,绯红的狼毒总会点燃香格里拉辽阔的草甸。阿卡杜在熟悉的山岗上边走边指指点点,这是“律扎”,这是“勒觉”,那是“狼毒”,高原的每一种植物,仿佛都是老人的发小。制作藏纸的工序复杂,阿卡杜在山坡上给我们慢慢讲述。采集的荛花树皮扎成捆,用灶灰水浸泡透,除去外皮,只取内层白皮韧皮,撕成细丝,放入大锅用灶灰水煮几小时,直至将树皮煮烂。捞出后用清水冲漂干净,倒入石臼,用木槌捣成泥状,再放入搅桶里,加温水搅成纸浆。然后将纸浆舀入竹编的纸模过滤,细致摊平定型,放在晒板上铺平晾干。纸张干后,用鹅卵石打磨光滑,最后裁齐纸边,一张手工制作的成品藏纸就成了。

枪朵造纸可追溯到明代,与刊印经书有关联。万历年间,卷帙浩繁的大藏经《甘珠尔》开始在中甸刊刻,枪朵造纸很可能是为刊印经书而制造,许多寺院都用枪朵藏纸。在清代枪朵被称为“纸坊”,所制藏纸供衙门写公文、寺庙抄经文专用。作为赋税,据说康熙年间枪朵人每年要上缴藏纸9000张,可见枪朵藏纸曾经的辉煌。

阿卡杜大叔拿着自己制作的那张藏纸,站在辽阔的高原上。洁白的藏纸写满了流金的时光,记载了枪朵藏纸曾经的光辉。山对面,挂在白塔上的经幡随风烈烈,仿佛在给这片雪域高原倾情伴奏。

  • 报头

  • 普洱四时春

  • 枪朵藏纸的流金时光

  • 忆秋

  • 路过的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