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和边境幸福村建设,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的目标正照进现实。
建设党建强、环境美的幸福村。文山州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统领,一体推进边疆经济长廊、生态长廊、治理长廊、文化长廊建设三年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深化“国门党建”,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加深入人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熊光泽,一家三代守边,既是典型也是边疆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和普遍行动。“我们一家三代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境线已超过了16万公里。”熊光泽动情地说:“是党给了我们最大的底气。党和政府一直在陪着我们守边,给我们发放边民补贴、建设边境幸福村,从道路硬化到民居改造,从产业培育到民生改善,点滴进步都凝结着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和倾力投入。”同时,文山州发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42个边境幸福村卫生户厕覆盖率、农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到“两个100%”,农村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一个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正成为边境地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设产业兴、生活好的幸福村。文山州坚持把促进边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启动实施边境地区“两增长三提升”三年行动,推进边民增收、教育强边、医疗惠边、环境美边工程,推动边境地区逐步实现产业发展、教育教学、医疗卫生和人居环境协同可持续发展,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从边境“空巢村”蝶变为网红村,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的富宁县田蓬镇下寨村委会上寨村小组就颇有代表性。上寨村坚持走党建引领、公司领航、合作社带动的发展路子,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2.17元到400多万元的跨越式增长,全村人均纯收入翻了5倍。“流转土地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股金得分红,政策奖补得奖金。”上寨村小组长廖世兵说,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上寨人选择返“边”创业,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建设基础牢、边疆稳的幸福村。文山州实行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承包边境段的“段长制”,建立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包保责任体系,实现管边控边到每一个村小组,到每块界碑及边境小道。建立了党政军警民合力守边机制及立体化防控体系,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39.4万边民群众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为国守门、为国把关”成为边疆各族群众的共识和行动。
本报记者 黄鹏 张文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