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花潮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名家漾濞采风

本报记者 郑千山

由政协漾濞彝族自治县委员会、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文学名家云南漾濞采风活动”6月16至18日在大理漾濞举行,王剑冰、张锐锋、鲁顺民、周瑄璞、秦岭、洁尘、萧勤、胡性能、纳张元、马非、赵石定、何松、陈泽等来自河南、山西、陕西、天津、贵州、四川以及云南60余名作家、记者应邀走进云南核桃之乡漾濞,充分体会漾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切身感受2021年“5·21”地震灾害后漾濞灾后恢复重建和产业振兴情况,旨在通过文学名家们的眼光和文学表达,发现和展现漾濞之美,表现漾濞人民在抗震救灾、恢复家园过程中的积极精神,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实绩助推乡村振兴,展示漾濞彝乡发展新变化。

三天的采风活动,作家和记者们先后走进了苍山西镇金星新村集中安置点、漾濞县第一初级中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点、阿尼么音乐乡愁特色示范村、滇缅公路(漾濞段)、大瑞铁路漾濞火车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桥以及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光明村、竹林寺、石门关、福国寺等地,近距离了解漾濞灾后恢复重建、核桃产业以及文旅产业发展情况等。

漾濞是中国南方核桃的起源地,也是世界核桃的原产地之一,目前所知有3500多年的历史,国务院唯一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其漾濞核桃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核桃品种。核桃已成为漾濞最重要的产业,截至2020年底,其综合产值达21.84亿元,山区农民已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家、记者们在核桃农户家与核桃研究院了解核桃历史文化,欣赏核桃文创产品,感受神奇小坚果给乡亲生活带来的变化。从核桃文化出发,又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的乡愁特色示范村、云上村庄,美丽的自然和文化生态与绵长、悠远的乡愁,让人久久回味。云龙桥、滇缅公路、竹林寺、石门关、福国寺等连缀起的关于唐标铁柱、大理国、徐霞客足迹、滇西抗战等历史,令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漾濞“5·21”地震灾后重建的项目和群众安置情况,也是作家、记者们关注的重点。

在17日举办的漾濞文化建设暨文学创作座谈会上,作家和记者们结合采风所见、所思,纷纷各抒己见,就漾濞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与会作家、记者表示,他们通过采风,将真情关注漾濞,用心写好漾濞的风情,讲好漾濞故事,力争创作出反映漾濞的优秀作品,为漾濞的发展和宣传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悉,采风活动形成的文学艺术成果将结集公开出版发行。

  • 报头

  • 夏日炎炎(组诗)

  • 回归碑前(散文诗)

  • 苦姜坡舞者

  • 文学名家漾濞采风

  •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启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