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工作提出十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的要求,其中很多调整优化引人关注,有人看到政策放开了,出行自由了,盲目乐观认为疫情防控不那么严了,甚至认为“可以放飞了”“可以躺平了”……应当看到防控措施的优化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优化而非被动,对精准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精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精准落实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决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放松、躺平。
首先,要完整、准确理解防控措施的要求。措施的优化是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不断深入的认识,以及对近三年来防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的。从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到“新十条”出台,是一个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的过程,但优化不是对疫情防控的放松,而是要求更加科学精准。从隔离天数缩减到可以居家隔离,强调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群众就医用药保障,方案更加聚焦以人为本、更加突出科学精准。
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精准防控的目的和效果。从前期各地落实疫情防控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存在着“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问题,就应予以纠正。前不久,“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一文明确指出:“疫情防控是为了防住病毒,不是为了防住人;从来只有‘人民至上’,没有所谓的‘防疫至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防控措施,都应该是为了让社会能够早日回归正常,让生活尽快回到正轨。”
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是因为当前疫情风险仍然存在。防控政策的重点转向关注重症、预防死亡,在此基础上让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有专家分析,如果短期内大量的人集中感染,不可避免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所以,在当前形势下预防感染依然要保持科学态度,摒弃松懈心态,坚持走小步、不停步。其次,科学审慎还体现在突出重点精准防控,要注意对脆弱群体的保护,加强对老年人、有慢性病和基础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的情况摸底,分级分类提供健康服务。同时,要做好医疗物资、涉疫物资的保障,相关部门要切实提升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从各个环节强保障、保供应,最大程度保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一些限制放开了,但责任不能放开。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每一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对疫情依然要做好预防不放松,从相关部门,到社会到个人,都应压实责任不懈怠,唯有科学审慎,步调平稳,才能一起实现回归正常生活的共同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