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推动文明进步
《人民日报》: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在地震、泥石流、山火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在扶弱助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援助、应急救助等领域,广大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投身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在冬奥会等各项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的台前幕后,志愿者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志愿服务播撒了凡人善举的种子,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志愿精神成为时代新风。志愿服务已经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旅游业应向品质运营转变
《光明日报》:当疫情不再成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显著因素,人们的旅游意愿和旅游业的发展信心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释放,但不容忽视的是,疫情之下的旅游市场已经生变,并且这种改变将长期存在。当前,旅游市场最典型的趋势是,“旅”的尺度越来越大——游客可以旅行至愈加广泛的地区,而“游”的尺度则越来越小——不“赶场”、在少数的地方“待”着。由此说,做好“游”的文章,通过丰富体验和游憩场景,丰富游客精神层面的愉悦感、获得感,从而让游客“待得下来”,这才是竞争的关键。旅游项目和产品容易被复制,但项目和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主张和精细服务是模仿不了的。如何从以往的资源开发主导向今后的品质运营主导转变,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旅游企业面临的核心课题。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