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变上访为下访

邱有昆

据报道,2003年以来,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3年跃上一个万亿台阶,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同时,全省信访量则从50余万件(人)次下降到10余万件(人)次,社会运行愈加稳定。一升一降的曲线里,蕴含着一个宝贵经验。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把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由此形成了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的“浦江经验”。

把“浦江经验”学好用好,广大党员干部要突出问题导向,把下访接访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用心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着力化解一批容易引发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问题隐患,做好群众工作,改善干群关系。

从“上访”到“下访”,只一字之差,却是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的大转变。主动下访,给老百姓带来的心理感受大不相同,这表明了是领导干部主动跟老百姓沟通,听取诉求,解决问题的态度。有了这种姿态,心里的距离就一下子拉近了,自然可以做到“有话好商量”,一些本来听不到的真话可以听到了,一些本来解决起来可能会很难的问题,解决起来都轻松许多。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就是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解决问题,以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员干部只有眼睛向下、重心下沉、脚印下乡,才能听到群众的朴实声音、看到群众的具体困难、知晓群众的真实诉求,并在第一时间回应并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才能避免出现越级上访、缠访、闹访、群体请愿等问题,从而主动发现和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然,下访不是心血来潮、蜻蜓点水式的下访,党员干部要把下访作为常态,通过集中接访、调研走访、重点回访等方式,着力从源头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落实,才能化解干群隔阂,融洽鱼水深情,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 打通人才流动的“双向道”

  • 报头

  • 变上访为下访

  • 让智力和市场深度牵手

  • 用好这剂良药

  • 考题里的时代脉动

  • 扎西为什么这样“红”

  • 微看点

  • “绿色云品”如何出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