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微看点

让城市和艺术更好融合

《人民日报》:如今,城市美学不断走入人们视野,艺术正在为城市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也在为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注入新的动力。但要注意的是,在城市改造中,艺术空间的拓展,既要继承城市的历史文脉,也要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过去,深圳的“拓荒牛”雕像凝聚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兰州的“黄河母亲”雕像讲述了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文化故事。现在,艺术与城市的融合,也需要在彰显城市独特品格、涵养城市精神上下功夫。最近,西安地铁举办“地铁遇见博物馆”展览,通过文物复刻品、文创产品等形式,展示周秦汉唐文物,尽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激荡着人们的文化自信。期待更多这样的探索实践,让艺术成为打造城市名片、塑造精神内核的一个重要支点。一座座充盈着艺术韵味趣味的城市,也必将收获更多的认可认同,释放更多的自信活力。

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光明日报》:今天,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我们讨论脑机接口,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讨论令人摩拳擦掌却略感不安的未来世界。但越是仰望星空的时候,越是要脚踏实地。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勤耕,土地将馈以丰饶;笃行,成功必跬步千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美好图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我们更要提倡脚踏实地,勤耕笃行的劳动精神,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 打通人才流动的“双向道”

  • 报头

  • 变上访为下访

  • 让智力和市场深度牵手

  • 用好这剂良药

  • 考题里的时代脉动

  • 扎西为什么这样“红”

  • 微看点

  • “绿色云品”如何出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