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空强国建设注入青春能量
《人民日报》:“我们为火箭注血液,我们为火箭插翅膀……”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燃料加注分队的队歌,生动体现了燃料加注工作的重要性。燃料加注工作难度极大,加注时,队员们不仅要保证燃料的高洁净度,还要确保燃料输送的安全性和精准度。加注火箭燃料,危险性极高,但必须做到分毫不差。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身体和精神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加注队员们却没有一句怨言。“能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为航天事业作贡献,是一种巨大的荣耀。”这是加注队员们的心声。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青年航天人,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以过硬的实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成功,成为托举火箭腾飞的金牌团队,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的担当。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只要不懈奋斗、向着梦想奔跑,青春就能发光发热,青年就能成长成才。
深耕传统成就优秀国风动画
《光明日报》:《长安三万里》的热映并不意外,它是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在题材选择、审美观念、艺术手段等多方面长足进步的表现。中国艺术精神重神韵而轻形似,重抒情而轻叙事,重表现而轻再现,推崇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长安三万里》在用三维动画逼真再现诗人的日常生活和物质世界之外,大量采用水墨动画,写意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传达诗歌的意境。系列动画短片《中国唱诗班》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重暗示、重想象的审美特征。不难看出,从题材领域、形式表达到美学追求,国风动画电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日益自觉、全面、深入。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内蕴和恒久生命力的证明,也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文化自信的彰显。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国风动画电影一定会出现更多佳作。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