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明新风拂润白乡大地

李增堂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被誉为“白族之乡”,有云南文明之源、南诏石窟胜地、生态旅游乐土、中国木雕之乡、白族文化宝库和滇西革命摇篮“六张名片”。近年来,剑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部署要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治理方式、完善基础短板和调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制度是治理之基,剑川县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和压实工作责任等方面着手,以组织保障助推精神文明新风尚形成。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剑川县上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抓落实工作机制。二是完善保障体系。印发了《关于全县推进城乡文明的实施方案》,配合出台重点领域整治方案、村规民约修订方案等,明确治理重点,集中力量分阶段开展整治。三是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县处级领导挂钩乡镇、乡镇班子挂钩行政村、村级班子挂钩村(组)的要求,划定网格责任区,明确网格责任人,压实工作责任,压茬推进工作。

开展集中整治,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剑川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和群众反映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短板集中进行攻坚。一是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整合项目资金9.7亿元,对城乡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制度、体系和人员,有效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二是全面整治传统陋习。针对“薄养厚葬”的问题,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加快完善服务设施建设。针对高价彩礼和办理红白客事攀比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根据村情实际,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树立时代新风。三是执纪监督关口前移。聚焦红白客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要求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操办宴席必须向县纪委报备宴席桌数、烟酒使用等情况,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

注重以文化人,涵养社会道德新风尚。剑川是“文献名邦”,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品格,剑川县注重以优秀文化浸润涵养文明新风。一是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为载体,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在剑川县上下营造出“好读书、尚文明”的良好氛围。二是传承赓续红色血脉。深挖剑川红色文化资源,建成张伯简纪念馆和中共滇西工委、滇西北地委武装斗争史实馆等,以开展党性教学和学校师生行走的思政课的方式,使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子深受教育。三是重视乡风家风民风培育。高度重视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深挖乡村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了以沙溪镇寺登村、石龙民俗文化村和弥沙乡弥井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评比,举办“讲好家风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坚持全员发动,积极践行文明新力量。剑川县始终注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形成人人都是乡风文明的参与者和践行者的良好氛围。一是白曲宣讲唱文明。剑川白曲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县发挥白曲群众基础好、传唱度高的优势,组织“剑川白曲宣讲团”编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方面的节目,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把乡风文明唱进千家万户。二是文明实践践文明。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村组与群众一起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移风易俗大转变、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等。

在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的带动下,全县把讲文明、树新风作为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白乡大地处处呈现欢歌笑语、文明新风拂润心田的和美景象。新征程上,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社会文明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中共剑川县委书记)

  • 报头

  • 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

  • 文明新风拂润白乡大地

  • 绿色金融赋能绿色产业发展

  • 用“西畴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 让中华老字号在新时代绽放精彩活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