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凌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在政治引领、铸魂育人、示范创建、文明实践等方面着力,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出“党建+”的新模式,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找准抓手。
“党建+政治引领”,传播新思想。由各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资源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宣讲团、农民宣讲员等,在文体活动、公益电影、评比活动、村民会议过程中,抓好理想信念、方针政策、普法教育、生产技能、普通话推广等宣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党建+文明实践”,建好新阵地。针对基层人才资源有限的现状,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支队伍服务多个阵地。组织各村(社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实行党员联系农户机制和党员分片包户责任制,一对一、一对多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精准的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进干群感情,夯实基层阵地。
“党建+移风易俗”,培育新理念。党员带头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推出“文明新风向我看”活动,以活动助推党员以身示范,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积累财富、健康娱乐等文明风尚,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
“党建+一约四会”,建立新制度。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因地制宜梳理分析移风易俗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规范倡导事项和禁止性规定,从严从实抓好群众组织管理,稳步推进基层德治法治自治,以制度管人管事,以自治培育文明新风。
“党建+文明培育”,弘扬新风尚。面向基层加大培育“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模范力度,大力培育新乡贤、新能人,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培育中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各村党组织坚持用好微信群和大喇叭,注重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健康饮食、遵规守法等良好习惯养成,褒扬先进、曝光不文明,培育乡村文明“朋友圈”。坚持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从小提高人口素质。
“党建+文化惠民”,壮大新队伍。由各村(社区)党组织负责,全覆盖组建群众文艺队,常态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州、县(市)两级加强工作指导,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艺培训、公益电影放映、惠民演出、全民阅读等资源下沉,提升文化惠民深度,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党建+文明创建”,激发新活力。全域加大文明村镇创建,以全域创建促进全域提升,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实现每个行政村有1个家风家教文化教育示范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所有村(社区)实施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每月开展积分评比兑换商品,每季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热情。
“党建+乡村美化”,建设新家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配齐配强网格党建力量,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攻坚队”,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清洁家园”行动。实施怒江大峡谷环境提升行动,全域深化绿美乡村建设,强化“美丽庭院”示范,改善村(社区)整体风貌。州、县(市)各部门加强联动,实施边境幸福村建设,多措并举夯实乡村建设基础,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者系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怒江州文明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