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在窝棚就能听课,方言哈尼语双语教学,一听就懂。”近日,在云胶江城公司建在胶林间的休息站,割胶工人们分享学习心得,大家都亲切地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作“窝棚课堂”。
云胶江城公司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当地割胶工人大部分为哈尼族。由于橡胶行业的特殊性,割胶工人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胶林里度过。为方便休息,割胶工人用树桩、木板、石棉瓦、一张木板床、几条木凳搭起简易窝棚,劳作间隙,附近的割胶工就会聚拢到窝棚休息。
云胶江城公司结合实际,以25个基层党支部为前沿指挥所,由党支部书记牵头,组织党员干部、技术骨干到林间建起“窝棚课堂”,利用工作间隙,为12万亩胶林里4000余名一线割胶工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安全生产、割胶技术等知识。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云胶江城公司抓住党支部书记和技术员两支队伍,常态化开展支部书记培训,每月开展技术员培训。今年以来,公司培训“窝棚课堂”主讲人43人次,不断提升主讲人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辅导综合能力。课后,支部书记、技术员及时进林地调研,及时掌握学习效果,为后续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胡传玉说:“每天上山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生产技术双融双促,这种形式很受欢迎。”
通过“窝棚课堂”、劳动技能竞赛等学习提升,为云胶江城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公司4人入选云南农垦集团“金凤凰”人才库,4人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1个集体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3个集体获得“云南省工人先锋号”,建有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3个,涌现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
本报记者 胡梅君 沈浩 通讯员 李丽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