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朵是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八播村的一名困境儿童,母亲长期外出打工,她和姑姑一起生活。小朵性格胆小,平时不敢表达自己。自从参加了夸溪村委会“少年儿童之家”开展的活动后,她变得活泼起来,总是期待和社工香香姐姐聊天,分享她的心里话。
小朵的变化,得益于文山州民政部门引进专业力量探索儿童综合保护和发展模式,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关爱。在与国际救助儿童会合作开展“慧童儿童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中,文山州引入社会工作者,组建儿童主任、社工、社区志愿者等专业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为儿童之家提供服务。同时,协调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对县、乡、村三级儿童保护体系中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对驻站社工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和督导,对部分学校老师进行个案管理、艺术疗育、正向教养、“玩中学”等课程的培训,让教师用儿童更能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与陪伴,促进家校融合。
专业社工的陪伴和支持,为儿童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疗愈。“在接受儿童之家帮助前,这些困境儿童大都因亲情断层缺少关爱,比较内向少言。通过家访、心理疏导、与学校的沟通和“少年儿童之家”的活动,他们现在都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社工香香说。
依托项目实施,民政部门持续创新儿童服务机制,将乡村文化特色与儿童普惠服务融合,增强儿童对家乡的归属感。在提供保障儿童基本发展需求的娱乐、作业辅导、儿童自护、家庭教育等服务外,结合当地民族、民俗及非遗文化,丰富乡村地区儿童课外生活;以儿童保护、文化传承、儿童友好社区、艺术疗育等主题开展儿童小组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区建设,提升儿童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针对儿童个体化需求提供个案服务,使用正向教养的工作方法支持有家庭教养困难的家长获得教育指导。
为了让辖区内更多的儿童能够享受到服务,社工带上物资、带上课程,深入各村小组开展“流动服务”,让居住在边远村小组的儿童也能定期得到康体娱乐等普惠性服务。
去年,依托该综合服务平台,7292名儿童和家长得到了儿童保护和儿童发展服务。累计为52名有生活福利问题、家庭和朋辈关系问题、遭受忽视或暴力侵害的儿童提供了个案服务。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300人,一线社工、老师等儿童工作者队伍140余人,长期的大学生志愿者50余人,专业督导队伍10余人。
本报记者 王世涵
通讯员 张婷 赵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