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基层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小喇叭

淡水蓝龙虾 游进金源河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源乡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在万亩连片农田中建立淡水蓝龙虾养殖基地,让淡水蓝龙虾“游”进金源河,带动120户群众增收。

金源乡地处小江干热河谷,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是昆明市优质水稻主产区。淡水蓝龙虾学名红螯螯虾,原产自澳大利亚等地,与小龙虾血缘亲近,成虾体长12厘米至17厘米,重60克至150克,比小龙虾体型大3倍,含肉量高30%。

2021年,金源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云南山水金源生物种苗有限公司落地投资,建设淡水蓝龙虾养殖基地。

“养殖蓝龙虾并非易事。”山水金源生物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勇说:“蓝龙虾喜阴怕光,擅长攀附爬高,一不小心就爬上岸了。通过3年试验养殖,公司成功探索出‘高田埂+环沟+高秆稻+蓝龙虾’的稻虾共生养殖种植新模式”。

截至目前,金源乡蓝龙虾养殖基地总投资1200万元,流转土地31亩,建立“高秆稻+蓝龙虾”种植养殖示范田22亩,新建虾苗大棚孵化厂、培育池、分拣包装大棚,完善供水、供电、供氧以及环保设施,养殖示范基地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年产虾苗3000万尾,带动农户稻虾养殖120亩。

金源乡蓝龙虾种植养殖示范田一年收获三季虾,每季亩产200多公斤,还收获一季高秆生态稻,亩产600多公斤,每亩年产值达17.1万元,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加上育苗收益,金源乡蓝龙虾养殖基地今年产值达1500万元,3年来带动群众增收206.55万元。山水金源生物种苗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市级龙头企业。

本报记者 姜定才 通讯员 马旌洁

  • 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

  • 淡水蓝龙虾 游进金源河

  • “三圈”联动让流动党员“有为”

  • 报头

  • 就业指导精细化 服务暖在心坎上

  • 组建志愿服务队 为老助老送关怀

  • 运用“四疏五精” 化解矛盾纠纷

  • 探索“三治融合” 提升治理效能

  • 党建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