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基层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建强基

“三圈”联动让流动党员“有为”

流动党员服务老人。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盘龙区龙江社区以画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三个圈”(50米“熟人圈”、100米“服务圈”、200米“引领圈”)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方法,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组织跟进、两地互动、双向服务、共同管理的流动党员“三圈”联动服务新模式,实现流动党员从“流入”到“有为”。

为摸清流动党员底数,龙江社区以50米为单位,组建21个50米“熟人圈”网格微信群,联合58名网格员、20多名物管人员、2名社区民警以及热心群众,邀请社区居民实名入群,为居民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依托“熟人圈”,通过扫“党组织喊你回家啦”二维码及定期排查推送等多种方式,摸清辖区内流动党员底数和基本情况,及时解决流动党员反映的社区融入、就业信息、法律援助等问题。社区通过排查发现,24名流动老党员因宜居养老和照顾孙辈来到社区生活,大部分人的亲朋好友不在身边,邻里之间熟络度不高,游离、漂泊、寄居感较强。在社区的引导动员下,他们主动加入“熟人圈”,结识了志趣相投的新朋友,邻里间熟络度不断提高,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目前,社区已成立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有10名老党员把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其余14名老党员也纳入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教育管理,成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

为让党员有归属感,社区划分10个100米“服务圈”,搭建流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平台,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帮扶、法律宣传等服务,做到为民服务百米内有回应,引导流动党员作表率、显担当。挖掘社区人才,建立能人管理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鼓励流动党员结合自身行业优势,每年为社区群众完成1至2个“微心愿”,进一步激发流入党员的归属感。自能人工作实施以来,社区成立老年学校,聘请有特长的流动党员担任老师,开设特色课堂,引导流动党员参与各项为民服务活动。此外,社区还挖掘理发师、心理咨询师等流动党员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免费理发、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活动。

龙江社区党委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紧盯组织建设坚强有力、组织体系织密完备、党员管理务实创新,不断加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划分以各个党支部为核心的200米“引领圈”,构建起流动党员的红色港湾。构建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设立党员示范岗15个,协同推进6个党支部在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上多点开花。强化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定期将流入党员学习教育、参加组织生活、日常表现等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确保管理同步不缺位。

本报记者 王怡文

  • 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

  • 淡水蓝龙虾 游进金源河

  • “三圈”联动让流动党员“有为”

  • 报头

  • 就业指导精细化 服务暖在心坎上

  • 组建志愿服务队 为老助老送关怀

  • 运用“四疏五精” 化解矛盾纠纷

  • 探索“三治融合” 提升治理效能

  • 党建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