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基层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红小镇”闯新路

离城市最近,离喧嚣最远。随着麒麟水乡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麒麟区沿江街道美誉度不断提升,如今已经成为众多游客周末节假日出游的首选目的地。

近年来,沿江街道党工委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探索出“网红小镇”持续发展新路。

为充分带动辖区群众致富增收,沿江街道党工委深入各村(社区)摸排闲置资源,在调研中了解到原云南智慧仁核桃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已闲置5年。为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街道党工委积极谋划、盘活老厂房资源,创新采用“党工委+老厂房+招商引资”模式,引进福阳食用菌公司发展特色菌菇产业,将原本闲置的老厂房变身致富新空间,菌棒饱和生产年产量可达600万棒。

采摘28筐菌菇196公斤,卖得784元。近两个月,麒麟区沿江街道新发村村民马庆芬每天都“日进百金”。去年8月,她花1万多元买了4000棒菌棒,在她的精心管护下,最多一天能采摘400公斤。“公司70%的菌棒直接提供给农户,当地农户利用闲置空房、仓库等进行食用菌栽培,每棒纯利润2元左右。”福阳食用菌公司负责人周鹏算起账来,“直接提供给当地农户420万棒,可带动农户增收840万元。”

在特色菌菇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沿江街道党工委创新实践,在新圩社区种植蓝莓,打造集体验采摘、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蓝莓庄园。

沿江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争取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在新圩低效用地上建起高质量大棚,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曲靖市祥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蓝莓,搭建起了群众“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新圩蓝莓园目前建有两期共210亩,12个大棚、208个小棚,栽种蓝莓苗近6万株,当前一期蓝莓已进入采摘期,二期蓝莓正值花期,预计一、二期收入约1350万元。”蓝莓基地负责人宋小要介绍。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圩社区按照“532”机制对大棚项目收益进行分配,50%用于民生保障、乡村治理,30%继续投入产业发展,20%用于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和成员分红。通过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项目建成至今,新圩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12%,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0余万元。

抓产业发展更要抓好民生改善。在“第一课堂”上课学习新知识,在“第二课堂”写作业,这是沿江街道余家圩社区小学生的常态。为答好关爱“一老一小”答卷,余家圩社区通过“社区工作者+教师+志愿者”多方联动模式,解决小学生放学后父母无法及时接送的难题。

“余家圩社区利用便民服务大厅打造了一间标准教室,免费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余家圩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浩介绍,社区居委会与小学仅一墙之隔,社区工作人员中有5名大学本科生,她们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社区开启“第二课堂”,义务承担起课后辅导员的职责,每周一至周四辅导作业、周五开展各类活动,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五朵金花”。

在“五朵金花”的努力下,余家圩社区“第二课堂”越办越红火,吸引了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学校教师以及志愿者加入。为更好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社区还配齐各类学习用具,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第二课堂’解决了我的大烦恼。”学生家长魏亮华说。“每天放学后就到社区做作业,不会的题目有老师耐心辅导,做完作业还可以下棋、做手工。”余家圩小学学生叶勃锦开心地说。

本报记者 博达

  • 东川港一期主体工程完工

  • 开远市:提升治理效能 化解基层矛盾

  • 从移居到宜居的蝶变

  • 报头

  • “网红小镇”闯新路

  • 寻甸县稳就业促增收

  • 鼓楼街道:挖掘社区能人 赋能社区发展

  • 鸡头村街道多维发力 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怡心桥社区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