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文化养老”让晚年生活更有品质

张西流

开设老年大学,教大家芭蕾、书法、舞蹈等20多门课程;组织老年人聚会,吹拉弹唱,切磋技艺……在西安市莲湖区土门街道土门坊社区梧桐学苑,“文化养老”模式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滋味儿。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养老”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有力举措。

“文化养老”这一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养老观念中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忽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不再局限于衣食无忧,而是渴望在文化滋养中实现精神富足。“文化养老”不是简单的娱乐消遣,而是让老年人在持续学习、创造和参与中,获得尊严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使晚年生活焕发出独特的品质与光彩。

“文化养老”的核心,在于满足老年人对自我实现的深层需求。许多老年人退休后,陷入“存在性空虚”,并非因为生活条件匮乏,而是因为失去了社会角色和价值支点。北宋文豪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正是通过文化创作找到了精神寄托。当代老年人参与读书会、书画班、文艺表演等活动,本质上是在延续这种文化自救的传统。上海某社区的“银发诗社”,成员平均年龄72岁,3年间创作诗歌千余首,他们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生命经验的结晶。当一位老人骄傲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时,他获得的不仅是掌声,更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

“文化养老”还具有连接代际、传承文明的特殊功能。在快速变迁的数字时代,老年人承载的文化记忆和生活智慧,恰恰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日本“回忆疗法”鼓励老年人讲述人生故事,年轻人通过倾听这些故事,获得历史认知和情感共鸣。我国各地兴起的“非遗传承班”,邀请老年手艺人教授传统技艺,既延续了文化命脉,又让老年人在传授过程中重拾尊严。

“文化养老”的目标在于激发老年人的创造力,实现精神自由。年龄从来不是创造力的障碍,法国画家马蒂斯晚年卧病在床,却开创了剪纸艺术新境界;齐白石70岁后画风突变,终成一代大师。当代老年人同样拥有无限创造潜力。5位平均年龄78岁的奶奶制作的短视频紧跟时事热点,有内容有质量,她们的网络账号在某视频平台上粉丝突破了千万。当“文化养老”提供足够开阔的平台时,老年人的创造力可以突破年龄的桎梏,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活力。

“文化养老”理念的实践,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不仅要完善养老设施,更要创造丰富的文化参与机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应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项目,社区应组建多样化的老年文化团体,子女应鼓励父母追求文化兴趣而非将其局限在带孩子、做家务的角色中。

“文化养老”让晚年生活从被动养老升级为主动享老。这种有品质的晚年,不仅是个体的幸福,更是文明社会的“温度计”。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让文化之光照亮银发岁月,让老年人的夕阳岁月谱写出更动人的乐章。

  • 报头

  • 打造有云南标识度的优势产业

  • 破除“绕路式落实”

  • 把真查实改做到位

  • AI莫成“机气人”

  • 下期介绍

  • “放心保姆”如何培养

  • 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感受生活之美

  • 微看点

  • “文化养老”让晚年生活更有品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