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程海畔,凤凰花开似火,游客纷至沓来。苏学敏手持饲料桶,将鱼食均匀地撒向鱼塘。成群的白条鱼在池里游动觅食,激起层层水花。苏学敏凝视着水中游动的鱼群,眼中流露出满足与自豪:“希望子孙后代能看到鱼儿在程海里自由成长、程海水变得更加清澈。”
苏学敏是永胜县创意工贸有限公司创始人。经过23年不懈努力,他助力挽救程海五大土著鱼种类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并使其种群数量恢复至稳定保种水平。通过持续增殖放流,实现土著鱼种的生态延续,为程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3年,苏学敏退伍回乡,先后投资汽车修理、生物农药开发等行业。2002年,面对程海污染严重、五大土著鱼种类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42岁的苏学敏出售公司资产,全身心投入到土著鱼的保种和繁育中。为了寻找原种,他高价从渔民手中收购鱼苗;为了克服技术难题,他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日夜守在鱼塘边,仔细观察和记录土著鱼生长习性。
“经过20多年的保育和繁殖,程海土著鱼种群数量取得了较大突破。程海白鱼、圆吻鲴、杞麓鲤、中华倒刺鲃等品种都已实现规模化繁育。目前,程海白鱼、圆吻鲴、程海鲤等3个品种已进行增殖放流,数量逐年增加。”苏学敏说。
在苏学敏的推动下,当地已向程海增殖放流红翅鱼300余万尾,其中,由苏学敏无偿放流的鱼价值超过100万元。苏学敏“以鱼治湖”的理念也得到印证:土著鱼有效抑制了外来物种,苦草狐尾藻净化了水质,“鱼草共生”的生态链让湖水重现清澈。如今,程海五大土著鱼品种的保种繁育均获成功,红翅鱼种群数量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白条鱼已达到增殖放流的规模。此外,程海鲤鱼、青鱼、花鱼等品种的保种繁育也取得成功,可进行规模化繁育。
“去年,我们得到了省级项目支持,建立了两个车间。目前,我们正在试验养殖程海白鱼、程海圆吻鲴、程海中华倒刺鲃、程海鲤4个品种。一旦技术成熟,我们将进行规模化养殖。”苏学敏说。
苏学敏还以程海五大品种土著鱼的增殖扩繁为契机,积极推动程海科普馆、湖水生态模拟试验示范区等建设,积极促成程海保护治理及渔文旅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的落地实施。
“目前公司已成功申请11项国家发明专利,省级水产种业基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今年有望培育优质鱼苗超千万尾。”苏学敏介绍,公司将持续推进程海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池塘、稻田、水库等发展养殖产业,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赵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