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尼西乡的群山间,成片林木郁郁葱葱,裸露的山体上,新苗迎风生长,绘就“绿美尼西”的生态画卷。在这盎然绿意背后,是香格里拉市国有林场尼西分场的默默耕耘。
“2000年我才18岁,揣着一股子闯劲进了格咱林场。”香格里拉市国有林场尼西分场场长江巴次成回忆,“那时候觉得,能天天和山林打交道,累点也畅快!”从格咱到建塘,再到尼西,25载光阴流转,他从扛树苗的小伙子成长为林场的“当家人”。“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这片林子的感情。”江巴次成说。
尼西乡辖4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地形复杂,坡陡沟深,管护难度极大。江巴次成走遍乡野,与农牧民交流了解当地情况,对全乡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病虫害规律等了如指掌,同事们都称他为尼西乡的“活地图”。
森林防火是林场工作的“生命线”。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迪庆高原的防火高危期,江巴次成总是严阵以待。他要求全员24小时待命,定期巡查山林,严控野外火源。为打造专业护林队伍,他严格执行《护林员管理办法》,与护林员签订责任书;在春节、藏历新年等关键节点,组织职工下沉一线巡查;定期开展防火培训,从防火基础知识到科学扑救方法,全方位提升队伍战斗力。林场还通过召开专题会、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提升群众防火意识。
在造林绿化工作中,江巴次成同样亲力亲为。他坚持科学规划,依据地形、土壤精准选种;从苗木选择到抚育管理,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并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看着荒坡变绿,树苗长高,比啥都有成就感。”在他的带动下,2022年至今,尼西乡完成义务植树41.9万余株、绿化面积6200亩,超2万人次参与植树,苗木成活率超过85%。
“说不想家,那是假话。”谈及家人,江巴次成声音低沉,“除夕团圆饭刚上桌,就得往林场赶。孩子的成长、老人的病榻,全靠妻子扛。”但家人的支持让他更坚定:“媳妇总说,林子比家里更需要你。”
25年寒来暑往,江巴次成把青春刻进了山林。他说:“只要这片林子还在长,我的脚步就不会停。”这份对绿色事业的赤诚,早已化作尼西群山间最动人的风景。
本报记者 贡秋次仁 通讯员 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