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金沙江(水富段)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频现珍稀鱼类

新记录到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中华金沙鳅、红鳍原鲌等物种

本报讯(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狄家玉 姜航) 近日,水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水富段的鱼类资源开展监测调查工作。监测期间,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鱼类高频次出现,标志着该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

调查队连续两天共监测到5条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长江鲟,其中最大的体长达126.7厘米;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胭脂鱼、岩原鲤高频次多数量出现,标志着水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新记录到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中华金沙鳅等物种,进一步丰富了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图谱。

2023年开展鱼类资源监测工作以来,金沙江(水富段)水域累计监测到渔获物70余种,许多曾经难觅踪迹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河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得到进一步恢复。

又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携手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西华师范大学等多个科研团队,在威信县开展2025年度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水生生物监测。此次监测首次发现了红鳍原鲌,岩原鲤、金沙鲈鲤等国家二级保护鱼类的出现频率大幅提升,四川白甲鱼等多年未见的物种也重现踪迹,为流域生态研究再添重要实证。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昭通,流经云贵川三省,是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也是开展河流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团队持续开展赤水河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见证了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从“亚健康”走向生机勃勃的蜕变。“随着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赤水河(云南段)的鱼类资源在明显恢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介绍,主要特点为鱼类物种在明显上升、珍稀鱼类的出现频率在明显增加、鱼类种群结构在明显改善、鱼类的种群数量在明显增加。

  • 褐渔鸮到访南涧县城

  • 让更多土著鱼回归程海

  • 守山人的热爱与责任

  • “最美纺织工”筑巢忙

  • 雪域林海镌刻青春

  • 报头

  • 金沙江(水富段)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频现珍稀鱼类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