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最美纺织工”筑巢忙

栗喉蜂虎。 本报通讯员 杨磊 摄

近日,昌宁县湾甸傣族乡迎来上千只黄胸织布鸟扎堆筑巢繁殖。

每年4月初,黄胸织布鸟就会陆续来到湾甸乡的勐波罗河畔,筑巢繁衍后代。5至6月是筑巢的高峰期,到了9月初,它们便会陆续离开。

黄胸织布鸟拥有精湛的筑巢技艺和鲜艳的繁殖羽,被称为“最美纺织工”。进入繁殖期,雄鸟会用草叶、棕榈纤维等材料,像编织篮子一样“织”出悬挂于树枝的巢穴。巢呈袋状或瓶状,入口朝下,既能防风避雨,又能防止蛇类等天敌入侵。

随着黄胸织布鸟在此安家落户,湾甸乡成了观鸟爱好者的天堂。每年5至6月,全国各地的拍鸟爱好者纷至沓来,用镜头记录鸟儿的灵动瞬间。

勐波罗河属怒江流域,在湾甸乡境内约25公里的流域内,青树、凤凰花树、芒果树、竹林等都是黄胸织布鸟最爱的筑巢地点。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黄胸织布鸟栖息繁殖地带的环境治理,不断加大对周边村民科普和宣传,提升群众爱鸟护鸟意识。同时,还在主要路口安装监控,加强对黄胸织布鸟的监测与保护。

在施甸县,怒江沿岸近1公里的沙壁上,同样密密麻麻布满了栗喉蜂虎的巢穴,宛如一幅巨大的蜂巢壁画。这些巢穴挨挨挤挤,却又井然有序,巢穴口到处都是栗喉蜂虎忙碌的身影。

“这段时间栗喉蜂虎都在忙于筑巢,大部分会选择在老巢基础上进行改造,有很少的一部分比较勤快,它们会新建巢穴进行繁殖。”施甸县林业和草原局职工王建班介绍。

近年来,施甸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为栗喉蜂虎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怒江峡谷成了栗喉蜂虎的快乐天堂。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通讯员 字竟春 杨磊

  • 褐渔鸮到访南涧县城

  • 让更多土著鱼回归程海

  • 守山人的热爱与责任

  • “最美纺织工”筑巢忙

  • 雪域林海镌刻青春

  • 报头

  • 金沙江(水富段)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频现珍稀鱼类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